玉
楼
春
(
其
一
)
京
市
舞
女
茸
茸
狸
帽
遮
梅
额
。
金
蝉
罗
剪
胡
衫
窄
。
乘
肩
争
看
小
腰
身
,
倦
态
强
随
闲
鼓
笛
。
问
称
家
住
城
东
陌
。
欲
买
千
金
应
不
惜
。
归
来
困
顿
殢
春
眠
,
犹
梦
婆
娑
斜
趁
拍
。
城市风情
女性形象
舞蹈
春眠
梦境
译文
头戴毛茸茸的狸猫帽,遮住了额头上的梅花状。身上穿的是金蝉装饰的罗绸剪裁的胡人服饰,显得身材格外苗条。
众人争相骑在肩上看她的纤细腰身,即使姿态略显疲倦也依然伴随着悠扬的鼓笛声舞动。
问她家住哪里,她回答说在城东的小巷里。如果想要买她,千金的价格应该也不吝惜。
回家后疲惫不堪地陷入了春眠之中,但梦中依然在随着鼓点婆娑起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京城舞女的生动画面和她所处的生活环境。从狸帽遮额到金蝉罗剪胡衫,细节刻画出舞女日常装扮之繁复与精致。"乘肩争看小腰身"则显示了围观者对其舞姿的赞赏和追捧,同时也透露出舞女在人群中的光芒四射。然而,诗中并未忘记表达舞女内心的真实感受。"倦态强随闲鼓笛"一句,既描绘了她随着乐声起舞时的疲惫模样,也暗示了她对这种生活可能感到的无奈和厌倦。接着,“问称家住城东陌。欲买千金应不惜。”则是舞女对于自己居所的提及,以及愿意花费重金购买的决心,这不仅展示了她的经济状况,也反映出她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一面。最后,"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则是舞女结束一天表演后回到家中,疲惫不堪地沉入梦乡,而在梦中依旧能感受到舞蹈的节奏和韵律,这种状态既展现了她的专业与热爱,也让人感到一种生活与艺术难以分割的深刻体验。
吴文英
342首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晚年又号觉翁。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您喜欢
寿州裴中丞出柘枝
唐·张祜
青娥十五柘枝人,玉凤双翘翠帽新。罗带却翻柔紫袖,锦靴前踏没红茵。深情记处常低眼,急拍来时旋折身。愁见曲终如梦觉,又迷烟水汉江滨。
柘枝
唐·章孝标
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移步锦靴空绰约,迎风绣帽动飘飖。亚身踏节鸾形转,背面羞人凤影娇。祗恐相公看未足,便随风雨上青霄。
襄阳乐三首(其二)
明·吴国伦
大堤十五女,临街学数钱。何当沽酒客,调笑酒炉边。
怨王孙
唐·韦庄
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珰,绣衣长。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观杨瑗柘枝
唐·张祜
促叠蛮鼍引柘枝,卷檐虚帽带交垂。紫罗衫宛蹲身处,红锦靴柔踏节时。微动翠蛾抛旧态,缓遮檀口唱新词。看看舞罢轻云起,却赴襄王梦里期。
拟四时白纻舞四首(其一)
清·牛焘
雁行斜倚十三弦,朱弦玉柱罗象筵。娇喉逐莺啭,茜袖迎风翩。柳腰不如弓腰软,踏尽阳春落花天。
观拜月舞词
明·皇甫汸
金尊酒半银烛低,玉容娉婷始胜笄。乐府翻成拜新月,当筵试为舞前溪。丽从洛浦逢应骇,嫣使阳城笑定迷。纤腰乍动衣聊整,巫女行云暗窥影。垂手却立身稍斜,西子临江照浣纱。香袖轻回若.....
赠柘枝
唐·张祜
鸳带排方镂绿牙,紫罗衫卷合欢花。当筵舞汗销胸雪,入破凝姿动脸霞。帽侧蹙腰铃数转,亚身招拍腕频斜。须臾曲罢归何处?称道巫山是我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