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色
弄
雨
玉
芙
蓉
,
经
霜
苍
翠
松
。
池
莲
销
艳
质
,
岸
柳
作
衰
容
。
菊
圃
香
方
溢
,
蘋
洲
态
更
浓
。
芦
花
迷
夜
月
,
枫
叶
舞
霜
风
。
写景
秋景
咏物
写花
菊
芦花
枫叶
译文
弄雨于玉芙蓉之上,那花儿被雨点触碰着,犹如历经霜寒的苍翠松树一般,充满了生命力。
池塘里的莲花已然失去往日的鲜艳姿态,岸边的柳树也呈现出衰老的面容。
菊园里,香气四溢,满园的菊花正盛开;蘋洲上,景致更是引人入胜,充满浓厚的气息。
夜晚的月光下,芦花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迷蒙;枫叶在霜风中舞动,如同一幅动态的画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变化。"弄雨玉芙蓉",形象地写出了芙蓉在秋雨中娇艳欲滴的景象,而"经霜苍翠松"则展示了松树坚韧不屈的风貌,即使经过严霜也保持翠绿。"池莲销艳质,岸柳作衰容",通过对比池中莲花的凋零和岸边柳树的枯黄,传达出秋天的萧瑟之感。"菊圃香方溢",点出菊花盛开,香气四溢,增添了秋天的生机与色彩;"蘋洲态更浓",则描绘了水中浮萍随波摇曳的动态美。"芦花迷夜月",以芦花在月光下的朦胧之美,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静谧与神秘。最后,"枫叶舞霜风"以枫叶在霜风中飘落的场景,寓意着季节的变换和生命的轮回。整体来看,叶颙的《秋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景致描绘得既有静态的美感,又有动态的生命力,展现了元末明初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情赞美。
叶颙
571首
一字伯恺,自号云?天民。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雨(其一)
清·孙原湘
一声清脆玉钩鸣,手整鸾钗笑出迎。是甚好风吹得至,如何微雨滑能行。花阴匝地都成障,云气漫天未定晴。可奈流莺衔不得,红栏的的绽朱樱。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满庭芳(其三)探梅
宋·葛立方
狂吹鸣篱,祥霙剪水,分明欺压寒梅。冰威初敛,曦影上池台。应有一番和气,南枝上、恐有春来。须勤探,呼吾筇杖,屐齿上苍苔。春风,浑未到,徘徊香径,巡绕千回。见琼英一点,小占条.....
寄题兰陵郡斋梅露堂
宋·曾协
兰陵为郡更齐梁,地望卓荦闻四方。清班诜诜储材良,相踵往佩太守章。宪公遗爱初未忘,当时瑞露今名堂。于兹辽辽几星霜,此邦复得尚书郎。政似古人天降祥,揭榜华屋遥相望。使君燕寝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