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行
(
其
二
)
行
处
山
俱
好
,
何
妨
任
意
游
。
草
间
横
乱
石
,
树
杪
落
寒
流
。
古
洞
晴
如
雨
,
阴
崖
夏
亦
秋
。
尽
知
延
胜
赏
,
随
地
有
高
楼
。
写景
山水
古洞
阴崖
延胜赏
夏日
译文
1、行走在每一个地方都有美丽的山景,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四处游历。
2、在这片草地里,石头随意地散布,水流在树枝之间流过。
3、在晴天时,古洞明朗如同有雨;在阴暗的崖边,即使是在夏天也会感到如同秋天一样的凉爽。
4、虽然人们已经充分欣赏了美景,但只要随着地形的变化,总会发现新的高楼美景。
赏析
这首《山行(其二)》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描绘了山中行进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心境感受。首句“行处山俱好”,开篇即点明无论行走于何处,山景皆美不胜收。接着“何妨任意游”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游历山林的向往与洒脱态度。“草间横乱石,树杪落寒流。”这两句细致描绘了山中景象。草地上横卧着几块乱石,树梢间则有清冷的水流缓缓落下,生动展现了山林间的静谧与生机。“古洞晴如雨,阴崖夏亦秋。”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晴天中的古洞仿佛细雨绵绵,而夏日的阴崖却如同秋天般凉爽,突出了山中气候变幻莫测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尽知延胜赏,随地有高楼。”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尽情欣赏,并指出即便在最寻常的地方,也能发现令人赞叹的美景,如同随地可见的高楼,寓意着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心灵的寄托与愉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哲学思考。
猜您喜欢
宫词一百首(其九十四)
唐·王建
画作天河刻作牛,玉梭金镊采桥头。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
夏日寒山寺旭公房竹下迟王生不来与刘生饮
明·张元凯
野寺昼寂寥,独鹤当门屏。阴阴古墙下,一片绿云冷。夕照上高檐,空翠落潭影。如何炎隆时,有此清凉境。入林无所事,匡床据高枕。不见子猷来,便与公荣饮。远抱托长风,孤怀自耿耿。心.....
夏日村居次焦山郭次甫韵
明·梁可澜
万里天光海气凉,阑干十二海天长。粟舂铁树飞泉响,酒压金茎玉露香。柳岸客过桃叶渡,柴门人指杏花乡。阴阴绿树江村晚,倦鸟归来带夕阳。
池上居(其三)
清·爱新觉罗·弘历
轩楹俯碧流,槛影座中浮。堪纳水云意,底论大小舟。风前饶乳燕,雨后尚鸣鸠。暇日无馀事,新题每见投。
六言
唐·吕岩
春暖群花半开,逍遥石上徘徊。独携玉律丹诀,闲踏青莎碧苔。古洞眠来九载,流霞饮几千杯。逢人莫话他事,笑指白云去来。
灵云洞
明·黄琮
曲溪古洞白云深,控鹤仙人昔此临。丹灶九还何处觅,幔亭凉月度清吟。
次韵周开祖大夫泛湖见访
宋·释道潜
漾漾清漪十里间,画船人似镜中安。雨催菡萏幽香发,风触莆萄细浪寒。高岸乌纱来静院,倒挥白羽傍曾栏。吟毫所遇无遗景,天乞词源北海宽。
夏日同欧卢冼诸社长访杜四隐君居赋赠二首(其二)
明·李英
清泉隐逸老工诗,自酿松醪熟几时。扫径倒迎文学士,登楼问月醉归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