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抒情
离别
送别
赞美
地点
天台
情感
友情

译文

正在诵读兴公的诗作,我前来向老师告别。
兴致高昂地寻找瀑布,交谈结束抖动衣襟准备离去。
美景胜事如云霞般异彩纷呈,清雅的吟咏在岩谷间回荡显得空灵虚幻。
石桥上刻着岁月痕迹,其中深意并非人力书写所能传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高僧师游天台山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正诵兴公赋”,以“兴公”指代古代诗人,暗示诗人正在吟诵古代文人的作品,营造出一种文化传承的氛围。接着,“报师来别予”点明了送别的主题,师的到来与离去,构成了情感的起伏。“兴长寻瀑布,语罢振行裾”两句,通过“寻瀑布”和“振行裾”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师游天台山时的自由自在与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瀑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美,而“振行裾”则表现了师在自然中行走时的洒脱与自在。“胜事云霞异,清吟岩谷虚”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精神的和谐统一。云霞异指的是天台山的奇景,清吟则是师在山中吟诵经文或诗歌的声音,岩谷虚则描绘了山谷的空灵与宁静,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画面。最后,“石桥镌岁月,知不假人书”以石桥为载体,寄托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石桥上的岁月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与故事,而“不假人书”则意味着这些故事与情感,无需文字记载,已深深烙印在自然与人心之中。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之际的深情与自然界的美好,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体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作品。

刘季孙

45首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宋仁宗嘉祐年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刘季孙交游广阔,与王安石、苏轼、米芾,张耒等文人雅士相知,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刘季孙诗,据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等书所录,编为一卷。《隰州志》称其“以文最称”。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北宋大将刘平之子。宋仁宗嘉祐年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交游广阔,与王安石、苏轼、米芾,张耒等文人雅士相知,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诗,据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等书所录,编为一卷。《隰州志》称其“以文最称”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