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赞美
写景
抒情
怀古
哲理
友情
七言律
读书
颂扬

译文

昭明的时代尊崇儒学,您公正地选拔了频繁的才俊。
文章能创造天地间的奇迹,事业在于经纶(即治理国家的大计)。
天马奔驰在边疆的路上,人才如龙在重要的位置上抚慰百姓。
多年编纂大典,您成为四海闻名的重臣。
您公正地提拔人才,无论亲疏,都能得到提拔;您的光华出入,都均等无偏。
像谢朓那样描绘江边的白练,文采流畅地咏唱水边的藻蘋。
您与朝廷官员交好已久,您的恩德像建邺城一样新。
您的故事流传七朝,您的仁爱使十郡的百姓得到福祉。
您并未晚到而还任西掖(朝廷内院),整日面对着北极星(象征朝廷或帝王)。
您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国家大计,恩泽遍布百姓。

赏析

这首宋朝刘季孙所作的《送江宁知府林公修撰十韵律》诗,以“昭代尊儒学”开篇,展现了对儒家学问的推崇与重视。全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描绘,赞美了林公修撰在学术、政绩、品德等方面的卓越成就。首先,“文章分造化,事业在经纶”,赞扬林公修撰的文章如同自然界的创造一般精妙,其事业则如同经纬交织般有序而宏大。接着,“天马来夷路,人龙抚要津”,以天马驰骋于远方之路,人龙引领于关键之处,形象地描绘了林公修撰在治理地方、推动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几年刊大典,四海属名臣”,表明林公修撰在任期间,不仅制定了重要的法规,还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尊敬。随后,“汲引亲疏共,光华出入均”,表达了林公修撰不分亲疏,公平对待所有人的高尚品质。接下来的“玄晖赋江练,文畅咏汀蘋”,通过引用古代诗人作品,进一步赞美林公修撰的文学才华和道德风范。“道契岩廊久,恩隆建邺新”,指出林公修撰与朝廷的关系深厚长久,其恩德如同新建的都城一样显赫。最后,“七朝皆故事,十郡得仁人”,强调林公修撰不仅在多个朝代留下佳话,更是在十郡之地成为仁德之士的典范。全诗以“岂晚还西掖,终朝对北辰”收尾,表达了对林公修撰虽有离别之意,但其光辉形象将永远照耀的祝愿。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高度的概括,全面展现了林公修撰的非凡成就和高尚人格。

刘季孙

45首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宋仁宗嘉祐年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刘季孙交游广阔,与王安石、苏轼、米芾,张耒等文人雅士相知,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刘季孙诗,据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等书所录,编为一卷。《隰州志》称其“以文最称”。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北宋大将刘平之子。宋仁宗嘉祐年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交游广阔,与王安石、苏轼、米芾,张耒等文人雅士相知,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诗,据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等书所录,编为一卷。《隰州志》称其“以文最称”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