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
云
寺
(
其
一
)
肃
事
祠
陵
寝
,
联
镳
过
雁
堂
。
侵
阶
知
桧
腊
,
酌
水
识
泉
香
。
宝
叶
澄
秋
霁
,
昙
花
散
夕
阳
。
坐
观
鱼
跃
处
,
还
似
在
濠
梁
。
写景
秋景
咏物
宝叶
昙花
地点
碧云寺
山水
译文
庄严地参与祭祀事宜,前往陵墓祭拜,我们一同骑着马经过雁堂。
触碰到台阶,我感知到了桧树的腊香;品尝泉水,我体会到了它的清香。
秋日晴朗的天空下,宝叶显得更加明亮;夕阳映照下,昙花渐渐散去。
静坐观看鱼儿跳跃的地方,这里的美景仿佛让我回到了濠梁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碧云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肃事祠陵寝”可能是指作者在庄严的氛围中参观陵寝,接着“联镳过雁堂”则描述了与同伴一同走过雁堂的情景。通过“侵阶知桧腊”和“酌水识泉香”,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桧树的年轮和泉水的香气,展现了他对细节的敏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宝叶澄秋霁”一句,以“宝叶”形容树叶在秋日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珍贵和美丽,“秋霁”则暗示了天气的清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昙花散夕阳”则将目光转向了夕阳下的昙花,昙花虽短暂却绽放出极致的美丽,与夕阳的余晖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坐观鱼跃处,还似在濠梁”表达了作者在碧云寺静坐观赏鱼儿游动时,内心仿佛回到了《庄子·秋水》中濠梁观鱼的故事,寓意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减字木兰花·溪山夜雨,摹董北苑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睡云刚醒。大地山河慵不整。白屋清泉。可许闲人作地仙。矮亭修竹。鸡犬为留云里宿。亦可孤蓬。藏在冥蒙不漏风。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