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怀古
思乡
抒情
惜时
离别

译文

三十岁戴上冠冕插花,蹉跎岁月已经过去六十二三个春秋。
祖上的产业由谁来管理?连绵的雨水却能解百姓之忧。
白发之年光阴流转如玉历,青衫官名则被交给金鸥来传承。
幸运地借得春风之力驾归舟,在罗涌之地小憩又遇见了旧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文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首句“三十簪花拜冕旒”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荣耀与辉煌,仿佛在三十岁时就已经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享受着贵族的荣华。然而,“蹉跎六十二三秋”一句转折,揭示了岁月的无情,从壮年到老年,经历了六十多个春秋,时光匆匆,青春不再。“先茔旧业谁为理”表达了对家族遗产和传统事业无人继承的忧虑,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接着,“霖雨苍生自解忧”则转向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暗示诗人虽个人命运多舛,但心系苍生,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白首年华旋玉历,青衫名字付金鸥”两句,通过对比白发与青春,青衫与金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身份变迁的感慨。白首年华已逝,曾经的青涩与梦想如今只能寄托于自然界的美好事物中,如金鸥翱翔于蓝天,象征着一种超脱与宁静。最后,“归舟幸借春风便,小睡罗涌识故侯”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希望借助春风的助力,乘舟归家,享受宁静的生活。同时,也暗含着对老友重逢的期待,或许在归途中能与旧识相会,共叙往日情谊。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更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