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人
任
济
阴
黄
绶
在
腰
下
,
知
君
非
旅
行
。
将
书
报
旧
里
,
留
褐
与
诸
生
。
赠
别
尽
沽
酒
,
惜
欢
多
出
城
。
春
风
济
水
上
,
候
吏
听
车
声
。
离别
送别
抒情
写景
地方
济阴
赠别情感
译文
你的腰间挂着黄色的绶带,我知道你并非远行之人。
你将书信带回故乡,留下粗布衣赠给学子们。
离别时买尽了酒,珍惜这欢聚时光,常常走出城门。
春风拂过济水,送别官员倾听你的马车声。
赏析
黄绶在腰下,知君非旅行。这句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理解和关心,其中“黄绶”指的是古时束腿的布带,旅人为了方便行走常常将其系紧。这里借此隐喻表示诗人识破对方并非普通旅客,而是有所寄托。将书报旧里,留褐与诸生。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照之情。其中“将书”指的是通过信件传达信息,“报旧里”表明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安然归去,并向家乡报告平安;而“留褐”则是留下简单的衣物,即便于生活,表示对友人的细心照顾;“与诸生”则意味着将这些东西托付给其他同行的人。赠别尽沽酒,惜欢多出城。这两句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和场景。诗人用尽所有的好酒来为朋友送别,通过饮酒来表达对即将离别之人的不舍,“惜欢”则是对聚会时光的珍惜,而“多出城”则是在反复地延长与友人相处的时间,即便是短暂的告别也希望能让这份情谊留得更久。春风济水上,候吏听车声。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景象和声音描绘了送别时的环境。春天的微风拂过河面,使得船只能够顺利前行,而“候吏”则是指等待官府中负责管理渡口的人员,“听车声”则是在静心聆听着远处传来的车轮声音,以此来打发在等待中的寂寞。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送别时复杂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张籍
441首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