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
宿
斋
晚
到
金
光
门
外
寺
,
寺
中
新
竹
隔
帘
多
。
斋
官
禁
与
僧
相
见
,
院
院
开
门
不
得
过
。
写景
地点
寺院
秋天的景色
竹子
院落
译文
我来得晚,抵达了金光门外的寺庙。
寺庙里新竹茂盛,隔着帘子都能看见很多。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深邃静谧的夜晚寺庙图景。"晚到金光门外寺"一句设定了场景,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夜色中的孤独与宁静。而"寺中新竹隔帘多"则通过对新竹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幽深和神秘的氛围,帘幕后的竹影似乎也在诉说着寺庙的寂寞。下两句"斋官禁与僧相见,院院开门不得过"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隔离感。斋官作为管理寺院事务的人员,与僧侣的相见被禁止,这不仅显示出寺庙中严格的规矩,也象征着世俗世界与宗教世界之间的界限。而"院院开门不得过"则更深化了这种隔绝感,尽管寺院的大门似乎在暗夜中向诗人开放,但它们却是通往另一个无法触及的世界的门扉。整首诗通过对金光门、竹帘和禁令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而又难以企及的宗教宁静。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张籍
441首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猜您喜欢
仲秋朝拜昭陵
唐·权德舆
清秋寿原上,诏拜承吉卜。尝读贞观书,及兹幸斋沐。文皇昔潜耀,隋季自颠覆。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神祇戴元圣,君父纳大麓。良将授兵符,直臣调鼎餗。无疆传庆祚,有截荷亭育。仙.....
寺居
明·贝琼
堪怜小儿女,相对色凄凉。有客夜元亮,无人候子桑。水萤飞宝地,山鸟入书堂。九曲溪头路,何时上小航。
题金陵天庆观钟阜轩
宋·贺铸
霞构云扉不著关,甍檐开处见人间。断墙废井连东第,白塔青松对北山。昨夜桂娥奔月去,经秋芝盖御风还。玉虚真籍家声在,再熟金桃愿一攀。
宿龙泉铺
明·周复俊
委辔苍林畔,邮亭落叶疏。雨声侵夜急,山白射窗虚。疲马先依皂,征鸿不寄书。开门啸徒侣,月出五更初。
资州路东津寺
宋·范祖禹
山行无晨暮,日暝崖谷昏。哀猿落客泪,永路惊旅魂。凭陵高山巅,俯视大江奔。迥环岛屿合,萦转洲渚屯。行云赴楚天,飞鸟下蜀门。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忆昔李氏末,烟尘暗中原。奸.....
发景州
元末明初·刘基
澹澹夕风作,萧萧芦叶鸣。林间众鸟息,河上一舟行。海近云常湿,天虚月更清。神京看渐近,且缓望乡情。
夜宿山庵
宋·陈必复
扣宿精庐旋启扉,佛香未冷坐多时。分僧一半云归榻,借竹几些风入诗。隔梦听钟疑寺远,避寒移枕觉宵迟。起看犹有残窗月,春雪满山啼子规。
凤栖梧·惠山寺
元·张可久
寺下苍山蹲玉几。两两髯龙,涧底挐云起。矮屋低垣祠短李。旧题名胜今余几。驳石阑干曾遍倚。出没烟芜,见客青鼋喜。隐隐蕉花修竹里。老僧自汲煎茶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