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秋
同
甘
泉
湛
太
史
游
西
禅
寺
(
其
一
)
高
秋
晴
景
适
相
牵
,
野
寺
重
寻
破
衲
禅
。
山
桂
得
霜
滋
老
辣
,
野
花
临
水
尚
新
鲜
。
清
商
合
律
公
先
调
,
大
白
长
浮
我
亦
眠
。
望
气
节
游
非
虐
政
,
高
台
修
废
是
何
年
。
写景
咏物
秋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赞美
桂花
秋节
仲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仲秋时节与友人一同游览西禅寺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首联“高秋晴景适相牵,野寺重寻破衲禅”描绘了秋日晴朗的天空下,诗人与友人再次探访寺庙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颔联“山桂得霜滋老辣,野花临水尚新鲜”运用对比手法,山桂在霜的滋润下显得更加浓郁,而临水的野花依然保持其新鲜的姿态,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颈联“清商合律公先调,大白长浮我亦眠”中,“清商”指音乐,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愉悦。“大白长浮”则可能是指酒杯中的酒液在杯中长久不散,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畅饮之乐。尾联“望气节游非虐政,高台修废是何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认为真正的治理不应是压迫民众,而是像游览自然美景一样,追求和谐与美好。同时,对高台的修缮提出了疑问,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还蕴含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