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百
梅
花
庵
访
觉
阿
上
人
师
言
访
支
公
去
,
杳
然
云
壑
深
。
遥
闻
一
声
磬
,
忽
见
梅
花
林
。
空
外
激
清
响
,
孤
烟
生
夕
阴
。
前
期
应
不
远
,
风
雪
辄
相
寻
。
写景
写花
梅花
抒情
怀古
时间
秋天
写山
赏析
这首清代孙周的《五百梅花庵访觉阿上人师》描绘了一幅幽深而宁静的山中访友图景。诗人以探寻支公(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僧人支遁)的足迹为线索,表达了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期待。首句“言访支公去”开门见山,透露出诗人踏访之路的主动与虔诚。接着,“杳然云壑深”描绘了山路蜿蜒,云雾缭绕,环境幽邃,暗示了访友之路的艰辛与神秘。“遥闻一声磬”通过听觉,引入了庵中的佛音,增添了禅意氛围。而“忽见梅花林”则以视觉上的惊喜,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精神境界。梅花在寒冬开放,常被赋予坚韧不屈的品格,与僧人的修行生活相映成趣。“空外激清响,孤烟生夕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空灵,磬声穿透云霄,孤烟袅袅,夕阳余晖下更显寂寥,烘托出访客内心的宁静与期待。最后两句“前期应不远,风雪辄相寻”表达出诗人坚信与觉阿上人的相遇之期不会遥远,即使风雪阻隔,他们之间的缘分和精神追求也会驱使他们在困难中寻找彼此。整首诗寓情于景,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