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

西
离别 送别
思乡 思念
情感
边塞
战争
写景
怀古
咏物
城市

赏析

这首《八声甘州》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写给宛陵沈方邺的一封深情寄语,同时表达了对梅耦长的怀念。词中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以及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词的开篇“记西风、握手秣陵隈”,描绘了秋风萧瑟中,词人与友人在秣陵(今南京)边相握而谈的情景,预示着离别与重聚的复杂情感。接下来,“苦语劝君归”一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劝返之意,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期待。“叹尉佗城下,小姑山口,风景全非。”这一句通过历史典故,暗示了世事的变迁,风景不再,暗含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担忧。接着,“何事年年作客,牢落寸心违”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常年漂泊在外,内心孤独的同情与理解。“且与王章妇,对泣牛衣”引用了汉代王章的妻子与王章共度艰难岁月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深厚与坚不可摧。词人希望友人能像王章夫妇一样,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相互扶持,共度难关。“谢尔吾言竟用,果幡然归葺,云壑烟扉。”这一部分是对友人最终听从词人建议,回归故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的表达。词人想象着友人归隐山林,与自然为伴,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更梅郎健在,酬和未应稀。”这里提到梅耦长,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健康长寿的祝愿,同时也期待着未来的相聚与交流。词人相信,即使时间流逝,友情的交流与共鸣依然能够延续。最后,“只伶仃、画溪野老,况今年。烽火雁难飞。”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孤独生活的担忧,同时也感叹时局动荡,连传递信息都变得困难。词人以“画溪野老”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同病相怜之感。整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买砚碑(其一)
宋·赵孟坚
凤城凉雨新秋后,几处朱楼试管弦。有客贳金收古歙,短檠竟夕自摩研。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