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
太
平
·
戏
咏
钱
效
宋
人
独
木
桥
体
四
首
(
其
三
)
吹
箫
乞
钱
,
贩
脂
鬻
钱
。
西
风
江
岸
摊
钱
,
负
茶
商
进
钱
。
西
邻
醵
钱
,
东
邻
打
钱
。
明
朝
去
索
碑
钱
,
付
黄
公
酒
钱
。
民谣
金钱主题
赏析
这首诗以戏谑的口吻描绘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与利用。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如吹箫乞讨、贩卖油脂、向茶商索要、邻里间筹钱、明日索要碑钱和支付酒钱等,展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金钱的依赖与渴望。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吹箫乞钱”、“贩脂鬻钱”等,将抽象的金钱具象化为具体的行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同时,通过“西风江岸摊钱”、“负茶商进钱”等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金钱在不同情境下的流通方式,也暗示了社会阶层间的互动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西邻醵钱,东邻打钱”,则体现了邻里之间为了共同目标而合作筹款的情景,既有互助的温情,也暗含着竞争与利益的考量。最后,“明朝去索碑钱,付黄公酒钱”,则以幽默的方式总结了人们对于金钱的普遍需求,无论是为了纪念、庆祝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金钱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轻松诙谐的风格,揭示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金钱的复杂情感和态度。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