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菊
对
芙
蓉
绣
毂
钿
车
,
酒
旗
戏
鼓
,
月
明
初
浸
延
秋
。
唤
教
坊
全
部
,
杂
爨
高
头
。
一
声
南
内
消
魂
曲
,
风
乍
定
、
灯
袅
红
毬
。
几
层
帘
幕
,
一
群
莺
燕
,
妙
舞
娇
讴
。
可
惜
四
节
如
流
。
背
画
槛
低
吟
,
华
屋
山
邱
。
怅
朱
门
旧
宅
,
红
粉
前
游
。
光
阴
负
我
堂
堂
去
,
空
遗
下
、
庭
砌
清
幽
。
阑
干
醉
拍
,
鸿
飞
雪
爪
,
往
事
难
留
。
怀古
咏物
秋节
怀乡
情
抒情感悟
赏秋物
赏析
这首《金菊对芙蓉》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繁华与落寞交织的画面,通过“绣毂钿车”、“酒旗戏鼓”等景象,展现了昔日的热闹与欢愉。然而,随着“一声南内消魂曲”的响起,风停灯摇,场景由盛转衰,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几层帘幕,一群莺燕,妙舞娇讴”描绘了歌舞升平的场景,而“可惜四节如流。背画槛低吟,华屋山邱”则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繁华不再的惋惜之情。词人以“怅朱门旧宅,红粉前游”进一步强调了往日美好时光的不可追回,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留恋。最后,“光阴负我堂堂去,空遗下、庭砌清幽。阑干醉拍,鸿飞雪爪,往事难留”表达了词人面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伤。词中的“庭砌清幽”、“醉拍阑干”、“鸿飞雪爪”等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凄美,也深化了主题,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与对过往的深深怀念。整体而言,《金菊对芙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辽城望月
隋末唐初·李世民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过笮桥道中龙祠小留
宋·陆游
江边龙庙何年作,白浪花中插朱阁。朝暾渐上宿雾收,春气已动晨霜薄。我来倚栏一怅然,芦花满空如柳绵。安得身为双白鹭,飞上滩头却飞去。
拟古赠友人别
明·刘崧
上山采兰苕,下山采杜蘅。采之何所为,将以遗远行。君行日以远,欢会日以浅。乡心一千里,日逐车轮转。石林夏气清,憩马到江干。杂佩粲琼玖,长祛峨弁冠。驱驰道旁子,赪颜触烦热。永.....
齐天乐·题家药坪问花词
清·戴延介
乌丝几褶蚕眠字,小红箫谱新制。银蜡烧灯,红鳞泛酒,午夜豪尖吹绮。艳情兜起。又絮搅花飞,杜鹃声里。老去江湖,莺莺燕燕也未知。灵山共抛旧隐,石屏风调远,遗响堪忧。宝鸭栏斜,圆.....
醉太平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珊瑚挂瓢。黄金担樵。一枝一叶魂销。倩山妻绣描。霜浓艳潮。露晞艳焦。商声飒飒萧萧。恨宫声未调。
蝶恋花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谁分雏莺知事早。学语依稀,学舞夸轻妙。新著金衣刚称小。旧家梦里都寻到。忍耐尊前持一笑。歌费尊悭,渐渐伤怀抱。小令银灯应自好。词人莫漫翻长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