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酺
·
七
夕
坐
客
大
合
乐
漫
赋
历
历
银
飙
帘
外
落
,
又
是
一
番
节
序
。
今
宵
停
宝
杼
,
正
南
部
烟
花
,
西
风
牛
女
。
端
正
窥
帘
,
轻
狂
换
盏
,
多
少
良
俦
俊
侣
。
有
白
发
何
戡
,
青
春
张
绪
,
流
商
刻
羽
。
渐
露
湿
瓜
筵
,
月
穿
针
孔
,
纱
幮
无
暑
。
醉
摇
栀
子
树
。
是
郁
金
堂
后
西
偏
路
。
谁
知
道
、
三
生
杜
牧
,
前
度
刘
郎
,
重
来
还
到
听
歌
处
。
钿
盒
一
朝
分
,
记
不
起
、
长
生
私
语
。
算
此
际
、
情
偏
苦
。
离
多
会
少
,
岂
独
天
边
河
鼓
。
客
且
歌
完
金
缕
。
七夕佳节
写景
情感
七夕故事
抒怀
赏析
这首《大酺·七夕坐客大合乐漫赋》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七夕佳节的热闹场景与情感细腻的氛围。开篇“历历银飙帘外落,又是一番节序”,以银色的飞雪比喻七夕的夜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暗示着又一个七夕的到来。接着,“今宵停宝杼,正南部烟花,西风牛女”描绘了人们在七夕之夜停下手中的织机,观赏南部烟花,感受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充满了节日的喜悦和对爱情的美好祝愿。“端正窥帘,轻狂换盏,多少良俦俊侣”则展现了七夕之夜男女欢聚一堂的场景,既有端庄的观察,也有轻狂的饮酒,展现了不同性格的人们在节日中的互动。接下来的“有白发何戡,青春张绪,流商刻羽”通过对比白发与青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渐露湿瓜筵,月穿针孔,纱幮无暑”描绘了七夕夜宴的细节,露水沾湿了瓜果的摆放,月亮穿过了针孔,纱帐中没有夏日的炎热,营造出一种清凉而温馨的宴会氛围。接下来的“醉摇栀子树。是郁金堂后西偏路”则通过醉酒之人摇晃栀子树的动作,以及特定的路径,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最后,“谁知道、三生杜牧,前度刘郎,重来还到听歌处”引用了杜牧和刘禹锡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通过“钿盒一朝分,记不起、长生私语”强调了爱情的短暂与珍贵,提醒人们珍惜眼前人。结尾“算此际、情偏苦。离多会少,岂独天边河鼓。客且歌完金缕”则点明了即使在七夕这样的团圆之夜,也难以避免离别的痛苦,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分离与团聚的深刻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七夕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