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鹿
驿
写景
怀古
抒情
季节
夏天
赞颂

赏析

这首《金明池》是清代词人陈维崧为友人归自吴门,携带秋岳先生新词而作的应和之作。词中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往昔繁华的追忆。词的开头“夹岸轻阴,满塘细雨,惹得乱帆堆绿”,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朦胧景象,轻阴细雨中,两岸绿意盎然,船只在水面漂浮,增添了几分诗意。接下来,“片石上、千场箫鼓,高台后、几番麋鹿”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过去与现在的不同,昔日的热闹与今日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记皋桥、近泰娘家,恰栀子将开,枇杷初熟”几句,回忆起过往的美好时光,栀子花即将开放,枇杷也正成熟,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种温馨而充满生机的氛围。紧接着,“只白发江潭,东京遗老,伤心南朝艳曲”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哀伤。“近日征南军马盛,料不比当年,家家丝竹”几句,通过对比今昔,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变化,昔日的繁华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军马的喧嚣。最后,“水驿闭、龙舟谁竞,烟舫歇、莲歌莫续”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变化,昔日的龙舟竞渡、莲歌悠扬已成往事。“想连天、淼淼长洲,尽野鸟频啼,沙鸥轻浴”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野鸟啼鸣,沙鸥轻浴,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之美。最后,“且载得金荃,携将兰畹,归当忘忧小录”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带着这份美好回忆,回到自己的小天地中,忘记忧愁,享受生活的美好。整体而言,这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更蕴含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