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

退
写景
怀古
抒情
离别
冬日
友情
怀念往事
历史典故
田园风光
酒文化

赏析

这首词以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词人通过描述自己身处三间老屋,面对六花千里、篱门皆白的冬景,以及回忆与友人在穷村共饮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词中“伏枕穷村铛折脚,谁是巨卿元伯”一句,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汉代的挚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接着,“忆昨诸公,惠而好我,酒把奇寒敌”则进一步强调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温暖与欢乐,即使在严寒中也能感受到友情的温度。“自君之去,离思万种填臆”直抒胸臆,表达了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复杂情感,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当日说剑谈天,吹箫刻烛,毂踝凭君炙”则回忆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无论是谈论高深的话题,还是享受轻松的娱乐活动,都充满了友情的温馨。“几日分携人总老,况值打头风雪”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在恶劣天气下对友人的牵挂。“才退贫居,心灰老至,只有朋情急”则展现了词人虽身处困境,但对友情的渴望与珍惜并未减退。最后,“来春睢涣,汀兰期尔同拾”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希望在来年春天,与友人一同在汀兰之地重聚,延续这份深厚的友情。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往事回忆和情感表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动人。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咸阳逄卜师颜照磨
明·殷奎
故人已别十年过,衰鬓相逢半已皤。共挽客衣怜道路,又持使节傍关河。归来西掖清光近,坐对南山爽气多。庭下鸟啼人吏散,紫薇花发柰君何。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饯中书侍郎来济
隋末唐初·李世民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见独斯行叔绮子为赴春试一出江头送别殊令牵怀聊为巴阑行一首以道此意云尔
宋·林亦之
巴阑独还岁月深,相送出门自沉吟。十年交旧总如许,狂歌一曲伤人心。今人读书如过客,壶飧只向市头索。吾曹苦思肠几穿,安得相逢不索莫。念我平生弄典坟,六月北窗长闭门。雕肝篆肺得.....
舟次毗陵朱定国明府遣使邀至沙驮淹留僧舍存款甚殷濒行以手制拙集序兼官俸十千钱见遗赋谢
明·李德丰
明海辞家日,毗陵驻舸时。郎星百里映,驿使一椷驰。捧匣浑疑梦,开筒转觉悲。先邀十日醉,为拭两行洟。别远那忘会,交真讵获辞。舟轻逗急水,夜冷忆朝曦。淅淅风生岸,滔滔浪拍涯。入.....
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唐·许浑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去辙已平秋草遍,空斋长掩暮云深。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唯有西邻张仲蔚,坐来同怆别离心。
赠唐祖二子
唐·王翰
鸿飞遵枉渚,鹿鸣思故群。物情尚劳爱,况乃予别君。别时花始发,别后兰再薰。瑶觞滋白露,宝瑟凝凉氛。裴徊北林月,怅望南山云。云月渺千里,音徽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