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词
冬日词
抒情词
写雪词
山水词
佳节词
情感词
春景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微雪中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开篇“落灯风定,舞絮天成”,以静谧的夜晚和飘舞的雪花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美的氛围。接着,“听沙沙杂杂,檐声滴乱酒床声”一句,通过声音的交织,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内心的思绪纷扰。“闻说南山,小队轻裘竞射生”描绘了一幅山间狩猎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而“吾侪无事,且扶老懒,共博春酲”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在春日微醺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起望尊前,林皋顿皓,轩槛将盈”描绘了诗人起身远眺时所见的雪景,林间、地面上覆盖着洁白的雪花,一片银装素裹,充满诗意。接下来的“恰萧然、四垂阴重,六出花轻”则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雪花轻柔地飘落,仿佛是大自然的轻柔之手在缓缓铺展一幅美丽的画卷。“多少征人,琵琶风雪醉龙庭”这一句,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征战边疆士兵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他们勇敢与牺牲精神的敬仰。最后,“问他何似,疏狂老子,诗酒埋名”则是诗人自我的抒怀,表达了自己虽不拘常规,却也渴望在诗酒中寻得心灵的归宿,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