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风
第
一
枝
·
踏
青
和
蘧
庵
先
生
韵
檐
溜
才
停
,
街
泥
乍
涴
,
花
梢
日
影
摇
午
。
陌
头
霁
景
增
妍
,
水
边
烟
光
添
妩
。
茜
衫
笑
检
,
忆
春
在
、
谢
桥
深
处
。
正
沿
堤
、
叫
燕
吟
莺
,
吹
满
一
天
风
絮
。
篱
杏
糁
、
如
尘
鬓
缕
。
溪
柳
罨
、
带
烟
朱
户
。
画
完
江
左
亭
台
,
酿
成
花
朝
节
序
。
为
欢
并
日
,
况
渐
逼
、
韶
光
百
五
。
约
钿
车
、
来
日
重
游
,
又
听
小
楼
宵
雨
。
写景
春天
山水
田园
抒情
地点
踏青
赞美
春日景象
柳树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踏青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街巷、花影摇曳的日光、沿堤的燕语莺啼以及满天飘飞的柳絮。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如红衣女子的鲜艳与杏花的淡雅,溪柳的翠绿与朱户的深红,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春日的自然风光,通过“檐溜”、“街泥”、“花梢日影”等细节,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生机。下片则转而描写人物活动,女子的笑声与回忆,以及与友人的相约再游,增添了人文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饱满。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临清柳枝词三首(其三)
明·董谷
行行檐树碧阴森,绿户朱帘粉堵深。睡起日高无一事,紫囊惟费买花金。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