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湿
写景
山水
春天
写雨
写树
柳树
情感
抒情
城市
画船停

赏析

这首《浣溪沙》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中的江南水乡图景,充满了诗意与意境。首句“春水挼蓝接远汀”,春日里,碧蓝的江水与远处的岛屿相连,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接着,“晚山愁黛矗银屏”一句,将晚山比作愁眉,矗立在如银屏风的背景之中,赋予了山峦以情感色彩,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绿杨城外画船停”则将视线拉回到岸边,绿杨环绕的城外,停泊着几艘画船,静谧而雅致,仿佛是远离尘嚣的避世之所。接下来的“燕剪轻阴拖水榭,莺翻嫩雨湿兰亭”两句,通过燕子剪裁轻柔的云雾,拖曳过水榭,黄莺在细雨中翻飞,使得兰亭湿润,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燕子的轻盈、黄莺的欢快,与春雨的细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最后,“半溪灯火酒微醒”一句,描绘了夜晚时分,溪边灯火闪烁,有人微醺未醒的情景,既增添了画面的温馨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或许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或是对自然美景的沉醉。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春雨中的独特风情,既有视觉上的美丽景色,也有情感上的细腻表达,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寄怀王震甫客蜀
明·陈荐夫
邛歊东望草离离,峡口春归未有期。怀古思乡两行泪,岂堪同在听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