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山水
春景
咏物
月华
抒情
手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泛舟水绘园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开篇“兰桡轻点春流碧”,以“兰桡”形容轻巧的船桨,轻轻地点划着碧绿的春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接着,“蘸垂杨、丝丝无力”,描绘了垂柳轻柔地倒映在水中,仿佛无力般地垂下,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百顷簟纹,一泓香黛,人在短篷吹笛”,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水面比作百顷的竹席,细腻而平滑;“一泓香黛”则形容水中的倒影如同黛色的香料,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手持短篷,悠然自得地吹起笛子,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雅致。“更爱月华墙上白,影娥池、水禽飞拍”,月光洒在墙上,形成一片洁白的光影,与池塘中飞翔的水鸟相映成趣。这里的“影娥池”可能是指月光下的池塘,与古代传说中的“影娥”相呼应,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最后,“醉吸玉鳞,狂呼霜兔,可认骑鲸仙客”,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述自己仿佛在享受美酒佳肴,甚至与传说中的仙人共饮,表达了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