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龙
吟
·
秋
日
过
饮
蝶
庵
纪
坐
上
人
语
万
家
砧
杵
秋
城
,
重
来
何
处
寻
门
巷
。
三
年
一
别
,
孤
身
作
客
,
蛮
江
烟
浪
。
绿
帻
榕
城
,
金
尊
荔
浦
,
惯
陪
牙
将
。
自
连
天
烽
火
,
舞
衫
换
了
,
亟
为
买
,
归
吴
榜
。
屈
指
当
年
俦
侣
,
旧
梨
园
、
蜂
惆
蝶
怅
。
或
伴
侯
王
,
或
成
驵
侩
,
或
沦
厮
养
。
纵
剩
柔
条
,
也
应
不
似
,
灞
桥
模
样
。
趁
啼
乌
乍
歇
,
霜
天
渐
晓
,
拨
筝
琶
唱
。
离别
写景
秋天
城市
抒情
怀古
战争
这首的分如下:
赏析
这首《水龙吟》描绘了诗人秋日经过一处名为“饮蝶庵”的地方,与一位僧人饮酒畅谈的情景。词中充满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友情的怀念。开篇“万家砧杵秋城”,以秋风中的捣衣声起兴,渲染出一种萧瑟的季节氛围,暗示着离别与思念的主题。接着“重来何处寻门巷”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熟悉环境的追寻与失落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三年一别,孤身作客,蛮江烟浪。”三句通过时间、地点和人物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长时间漂泊在外,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以及面对广阔江面时的渺小感。“绿帻榕城,金尊荔浦,惯陪牙将。”几句则回忆起过去在繁华之地,与权贵相伴的日子,暗示了诗人曾经的显赫与辉煌。“自连天烽火,舞衫换了,亟为买,归吴榜。”这里以烽火连天的战争背景,象征着社会动荡,诗人不得不放弃享乐生活,急切地寻求归家之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屈指当年俦侣,旧梨园、蜂惆蝶怅。”诗人开始回忆起昔日的朋友们,无论是梨园中的演员,还是其他身份各异的人,如今都各自分散,心中充满惆怅。“或伴侯王,或成驵侩,或沦厮养。”这几句描述了朋友们在不同境遇下的命运,既有高官显贵的陪伴,也有沦为低贱之人的无奈,体现了世态炎凉。“纵剩柔条,也应不似,灞桥模样。”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诗人仍怀有一丝希望,想象着即使只剩下柔弱的枝条,也不应失去像灞桥那样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趁啼乌乍歇,霜天渐晓,拨筝琶唱。”诗人借由清晨的景象,表达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通过音乐的抚慰,驱散心中的阴霾,迎接新的开始。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