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赋
一
章
用
伸
赠
别
七
榜
御
前
搜
俊
造
,
商
州
终
未
识
迁
莺
。
可
怜
白
屋
孤
寒
士
,
更
住
深
山
寂
寞
城
。
独
跨
蹇
驴
云
外
去
,
仍
携
稚
子
雪
中
行
。
散
官
不
敢
将
书
荐
,
空
解
吟
诗
说
姓
名
。
离别
送别
写景
山水
情感
友情
描述性的
冬季的写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不得志的读书人在寒冷孤独中继续追求学问的情景。开篇“七榜御前搜俊造”,表明考核和选拔人才的场合已经进行到第七轮,但诗中的主人公尚未被发现或重用。“商州终未识迁莺”则强化了这种未被认可的感觉,商州可能是主人公所处之地,而“迁莺”即古代选拔才的方式之一,但在这里代表着希望与梦想。接着,“可怜白屋孤寒士”,诗人对这个孤独、贫寒而又渴望知识的读书人的境遇表示同情,通过“白屋”形容其居住环境的简陋和清贫。紧接着,“更住深山寂寞城”,则进一步描绘出主人公为了寻求学问,不惧艰险,甘愿隐居深山之中。“独跨蹇驴云外去”、“仍携稚子雪中行”,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不畏困难的坚韧与对知识渴望的执着,即使是孤身一人,甚至带着年幼的孩子,在严寒的雪地里也要继续前行。最后,“散官不敢将书荐”表明诗中主人公虽然有才华,但因种种原因无法得到官方的认可或推荐。而“空解吟诗说姓名”,则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只能通过吟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整首诗充满了对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他们坚持理想与追求的赞美。
王禹偁
670首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