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
风
台
和
李
提
举
韵
万
乘
东
归
火
德
开
,
汉
皇
曾
此
宴
高
台
。
沛
中
父
老
讴
歌
入
,
海
内
英
雄
倒
载
回
。
汤
沐
空
馀
清
泗
在
,
风
云
犹
似
翠
华
来
。
穹
碑
立
断
苍
烟
上
,
静
阅
人
间
几
劫
灰
。
怀古
地点
历史事件
山水
自然景物
季节
冬
壮志豪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歌风台的历史与现状,充满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万乘东归火德开,汉皇曾此宴高台”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引入,描述了汉皇在此宴饮的盛况,暗示了歌风台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接着,“沛中父老讴歌入,海内英雄倒载回”两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歌风台见证了汉朝英雄们的豪情壮志和历史的变迁。“汤沐空馀清泗在,风云犹似翠华来”则将视角转向了歌风台的自然环境,清泗(清澈的水)与翠华(绿色的旗帜或象征)的对比,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之美,也暗喻了历史的痕迹与荣光。最后,“穹碑立断苍烟上,静阅人间几劫灰”表达了对歌风台长久存在的敬畏之情,它仿佛是历史的守护者,静静地见证着人间的兴衰更替,岁月流转。整首诗通过对歌风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历史遗迹的独特魅力,也蕴含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深思。
揭傒斯
207首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猜您喜欢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题二树山人画双角石
清·王衍梅
横峰侧岭巧相兼,唤取鸦叉展画帘。南渡关山惭一角,北台风雪看双尖。梁家婢可明珠换,讲舍儿须锦髻添。诗老凋零余墨在,梅花僧印尚红钤。
和江民表韵
宋·陈瓘
传老东山水上浮,玄沙六月雪重裘。旧来消息今何在,千里桐江月满楼。
游溪西寺
宋·华岳
寺觉重游好,僧期后会赊。青虫彫病叶,白鸟篆平沙。水瘦石生齿,山寒梅未花。功名今有待,且谒惠公茶。
夜泊白石忆英目青居士
明·释今全
懒任扁舟泊,天涯寄此身。野烟侵薄梦,白石忆同人。九曲空流水,繁音隔世春。夜深寒欲至,鸣鹤一声频。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山中呈聂心远诸客(其二)
宋·文天祥
黄叶婆娑上钓舟,唤回旧梦到江流。多情政自怜樯燕,两鬓终当付野鸥。未说离怀向南浦,须知诗意在夔州。朔风昨夜吹沙急,早觉寒声战玉楼。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