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友情
山水
季节
离别送别
田园林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东皋一词,便勾勒出一个辽阔的空间背景,而“若近远”则点出了时间与空间的模糊感,仿佛距离既近又远,这种感觉往往是由于外界环境变化所致,如同“苦雨”隔绝了期盼,让人倍感孤独和无奈。“闺岁风霜晚”,闺指女子的内室,岁指年华,风霜则象征着秋天的萧瑟,这里暗示了一种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之感。山田收穫迟,表明了农事的忙碌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沉思。“茅檐燕去后”,燕指燕子,茅檐即草丛之意,这里描绘了一幅秋末鸟飞归巢的情景。樵路菊黄时,则是说樵夫(采集柴火的人)行走在已被秋风吹黄的菊花旁的小道上,透露出一丝萧瑟与寂寞。“平子游都久”,平子可能指的是诗人朋友之名,都即京城,这里表明了朋友长时间地在外游历。知君坐见嗤,则是说诗人通过书信了解到朋友的近况,同时也流露出一份淡淡的忧伤或自嘲。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抒情手法,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皇甫冉

228首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他生当乱离,颇有漂泊之叹,流连景物之余,东南山水,常赋予他以好句,如“燕如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积水长天随远色,荒林极浦足寒云”,“泛舟因度腊,入境便行春”,“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等,并皆清逸。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悲其“长辔未骋,芳兰早凋”,当是指他终年五十余。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