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夜
寄
所
思
寂
寞
坐
遥
夜
,
清
风
何
处
来
?
天
高
散
骑
省
,
月
冷
建
章
台
。
邻
笛
哀
声
急
,
城
砧
朔
气
催
。
芙
蓉
已
委
绝
,
谁
复
可
为
媒
。
秋景抒情
写月
怀人思乡
咏物
芙蓉
情感表达
写夜
秋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静夜的图景,诗人在寂寞中感受着清风的吹拂,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怀念。开篇“寂寞坐遥夜”即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悠长的氛围。紧接着,“清风何处来?”诗人似乎在询问这清风带来了什么信息,或许是对远方某种情感的联想。接下来的“天高散骑省,月冷建章台”一句,则通过对夜空和建筑物的描写,强化了那种超脱尘世、空旷孤寂的感觉。这里,“天高”与“月冷”相呼应,共同塑造了一种清冷辽远的意境。第三句“邻笛哀声急,城砧朔气催”,通过邻近的笛子和城头的鼓声,传递出一种紧迫感和不安的情绪。这个时刻,似乎是夜更深人静之时,那些声音更显得凄凉。最后两句“芙蓉已委绝,谁复可为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悲哀和无奈。芙蓉(荷花)在这里象征着纯洁的爱情,但它已经衰败,这份爱情似乎也随之破灭。诗人询问,在这世上,还有谁能成为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整首诗通过对夜景、风声、乐器声音等自然和人文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秋静夜中对远方所思之人的强烈情感和深切怀念。
皇甫冉
228首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他生当乱离,颇有漂泊之叹,流连景物之余,东南山水,常赋予他以好句,如“燕如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积水长天随远色,荒林极浦足寒云”,“泛舟因度腊,入境便行春”,“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等,并皆清逸。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悲其“长辔未骋,芳兰早凋”,当是指他终年五十余。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