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易
高
士
新
诗
叹
干
戈
,
流
移
痛
眼
边
。
公
若
据
要
路
,
不
惜
金
躯
捐
。
同
舟
曾
有
约
,
傥
行
亦
忧
煎
。
政
恐
无
此
吟
,
掩
卷
空
自
怜
。
战争
忧国
抒情
自怜
情感
友情
怀古
忧时
战争
牺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事的描述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与英勇牺牲的深刻体会。开篇“新诗叹干戈”一句,便点出了主题,即赞美那些在新的战争中挥舞长矛的人。"流移痛眼边"则传递出诗人对战事的感伤和同情。"公若据要路,不惜金躯捐"表达了士兵们在关键时刻愿意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心和勇气。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战争中的英勇与牺牲精神,是诗歌中最为人称道的情感高潮。"同舟曾有约,傥行亦忧煎"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友间坚定的承诺和即使在离别之际,也不免担忧的复杂情绪。这里的“同舟”比喻共同战斗的伙伴,“曾有约”指的是生死与共的承诺。最后两句"政恐无此吟,掩卷空自怜"则转向对国家大事的担忧和个人英雄主义情怀的自我同情。诗人担心没有这样的歌吟来激励士气,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和悲哀。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将战争中的牺牲与英雄主义、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力量与悲壮的战事画卷。
猜您喜欢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乱后思家
元·尹廷高
熢燧乱山无雁飞,家书动是隔年期。祖茔樵采谁能主,旧宅存亡未可知。园竹想添穿壁笋,庭梅应有亚栏枝。归欤何日安生理,剪烛西窗说乱离。
常州
宋·文天祥
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壮甚睢阳守,冤哉马邑屠。苍天如可问,赤子果何辜。唇齿提封旧,抚膺三叹吁。
怆怀身世感赋
清·洪繻
东坡三十九,已悼劳生半。陆机四十年,亦起逝者叹!我更逾三秋,微尘与绁绊。出处无可言,沈沦不胜怨!历历数游踪,爪泥真汗漫。北过荷兰城,南登延平观。航海三、四回,不离闽海岸。.....
寄丁韵琴
清·周光祖
百里相望感索居,夏侯丝竹近何如?绿杨画舫春携酒,红烛风帘夜校书。结客谊高贫贱日,苦吟身老战争余。何家自是耽通隐,不效兴公赋《遂初》。
从军诗五首(其二)
魏晋·王粲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