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夏
偶
作
一
天
浓
绿
点
残
霞
,
百
摺
湘
裙
血
染
纱
。
刚
道
春
归
无
觅
处
,
十
分
妖
艳
在
榴
花
。
写景抒情
咏物写花
夏天写花
赞美
写花
季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一幅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一天浓绿点残霞”,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的景象。绿色的植被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和谐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浓绿”二字,不仅描绘了植物的茂盛,也暗示了生命的旺盛与活力。“点残霞”则巧妙地将绿色与夕阳的色彩融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第二句“百摺湘裙血染纱”,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绿色的树叶比作湘裙,而夕阳的余晖则仿佛是鲜血染红了纱质的裙子。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树叶在夕阳照射下的鲜艳色彩,同时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女性化的柔美与娇艳,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后两句“刚道春归无觅处,十分妖艳在榴花。”则是对前两句景象的深化和转折。诗人通过“春归无觅处”的感慨,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与时间的流逝。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伤感之中,而是转向对榴花的赞美。榴花以其独特的妖艳与生命力,成为了春天离去后的又一亮点,象征着生命不息、希望常在的主题。整首诗通过对初夏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力的顽强。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陈公哲梅花百咏(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雪后西湖空碧波,酒徒消散也无多。白头醒眼春风里,奈此梅花百咏何。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宋·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沈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次韵邦伯达春寒
宋·周紫芝
岭外梅花使已来,江南正月未春回。顽云放日归蓬牖,残雪将寒入酒杯。便有社风催燕到,何须羯鼓打花开。老于春事浑无意,睡起群书正作堆。
曹仁宪谨荣寿五言排律
清·林玉文
邺下清风在,贤良夙慎修。抚绥安此邑,布化展鸿猷。庠序兴文甲,农桑重里州。三多徵华祝,五福叶箕畴。天上长庚焕,人间瑞气浮。召公堪比德,陶令恰为俦。对菊酣琼宴,跻堂举玉瓯。淡.....
奉使往蜀路傍见山花吟寄乐天(其二)
唐·元稹
向前已说深红木,更有轻红说向君。深叶浅花何所似,薄妆愁坐碧罗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