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万
履
安
下
第
归
明
州
四
首
(
其
三
)
昔
闻
高
贤
心
,
登
用
乃
滋
惧
。
张
罗
网
四
海
,
章
满
公
车
路
。
逆
旅
占
扫
人
,
荷
甑
有
不
顾
。
何
至
企
同
时
,
起
家
但
词
赋
。
远
大
论
乐
生
,
荣
名
宜
少
慕
。
励志
情感
送别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全大震所作的《送万履安下第归明州四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友人万履安落第归乡的感慨与勉励之情。首句“昔闻高贤心,登用乃滋惧”,诗人回忆起过去听说的那些高贤之士,他们通过努力最终得以施展才华,为国效力,心中充满了敬佩和畏惧。这里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友人万履安的期许与鼓励。接着,“张罗网四海,章满公车路”描绘了科举时代选拔人才的激烈竞争,如同在广阔的天地间撒下了捕捉英才的罗网,无数学子为了进入官场而奋斗,使得公车之路(指科举考试之路)上挤满了求取功名的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科举制度的普遍认同和参与热情。“逆旅占扫人,荷甑有不顾”则以形象的比喻,将旅店中的清扫人员比作那些在科举道路上被忽视或放弃的普通人,他们或许拥有才能,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机会。这里流露出对底层人士命运的同情与思考。“何至企同时,起家但词赋”表达了对万履安未能如愿及第的惋惜,同时也鼓励他不必过于追求同时代的荣耀,而是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比如词赋创作,以此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最后,“远大论乐生,荣名宜少慕”则是对万履安的劝导,希望他能够放眼未来,追求更长远的目标,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一时的荣誉与名声。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更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