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
清
堂
诗
为
石
民
瞻
赋
黄
尘
没
马
腹
,
洪
涛
喷
鹢
首
。
是
身
如
转
蓬
,
随
风
任
飞
走
。
归
来
丘
壑
中
,
高
袖
拄
笏
手
。
床
头
一
束
书
,
壁
下
一
壶
酒
。
暴
背
对
青
山
,
杖
藜
从
白
叟
。
乃
知
羲
皇
上
,
何
尝
离
北
牖
。
民
瞻
真
可
人
,
青
岁
纡
墨
绶
。
一
朝
拂
衣
去
,
归
种
彭
泽
柳
。
萧
然
林
下
意
,
今
无
古
或
有
。
富
贵
等
浮
云
,
斯
须
变
苍
狗
。
终
南
政
自
佳
,
不
作
捷
径
不
。
仁
者
赠
以
言
,
立
名
要
不
朽
。
写景抒情
抒情励志
赞美自然
山水田园
读书惜时
送别怀古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超脱世俗的智慧。首句“黄尘没马腹,洪涛喷鹢首”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黄尘弥漫,洪涛汹涌,象征着世间的纷扰与动荡,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接着,“是身如转蓬,随风任飞走”,将人身比作随风飘荡的蓬草,形象地表达了人在世间命运无常、随波逐流的状态。“归来丘壑中,高袖拄笏手”则描绘了主人公摆脱尘嚣,回归自然,隐居山林的情景。他手持笏板,穿着宽大的衣袖,自在逍遥,远离了官场的束缚与喧嚣。接下来的“床头一束书,壁下一壶酒”,展现了他读书饮酒,怡情养性的闲适生活。“暴背对青山,杖藜从白叟”进一步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与老者交流的场景,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最后,“乃知羲皇上,何尝离北牖”通过引用古代帝王的典故,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即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不受世俗的羁绊。“民瞻真可人,青岁纡墨绶”赞美了主人公作为民众的榜样,即使身处高位,也能保持谦逊与真诚。然而,“一朝拂衣去,归种彭泽柳”又揭示了他最终选择辞官归隐,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萧然林下意,今无古或有”表达了他对林下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或许在古代存在过,但在现代却显得尤为珍贵。接下来的“富贵等浮云,斯须变苍狗”则深刻地揭示了人生财富与地位的虚幻本质,它们如同变幻莫测的云彩,转瞬即逝。“终南政自佳,不作捷径不”是对终南山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强调了不走捷径,踏踏实实追求内心真正所爱的重要性。最后,“仁者赠以言,立名要不朽”则是对仁者的劝勉,希望他们能留下不朽的名声,影响后世。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自由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蕴含了对人性、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
俞德邻
382首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您喜欢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次韵伯氏谢安石塘莲花酒
宋·黄庭坚
花蕊芙蕖拍酒醇,浮蛆相乱菊英新。寒光欲涨红螺面,烂醉从歌白鹭巾。行乐衔杯常有意,过门问字久无人。王孙欲遣双壶到,如入醉乡三月春。
赠方矩之
元·张仲深
化城尽属利名场,门外三车日日忙。自畏简书为府史,故知文字重经王。天华晓雨苍云湿,贝叶翻风白昼香。江海红尘一千丈,静边心地自清凉。
听蜀僧浚弹琴
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早行
宋·韩琦
冒暑行宜早,修途不困人。远风清逐睡,微露湿低尘。好月看无尽,高吟意益新。未鸡知渐晓,天角下星辰。
同朱老步郭外人家留饭西畴草堂(其一)
清·吴之振
西畴诗老话幽居,一笑扶筇兴未疏。村市经过残劫后,草堂重醉落镫初。定知鱼乐能千里,已办农忙共一锄。底用榜门坚谢客,霜寒谁肯问籧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