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
亭
漫
兴
(
其
二
)
竟
日
未
云
涉
,
初
晴
一
杖
藜
。
石
床
经
雨
湿
,
藤
架
接
云
低
。
水
决
新
渠
溢
,
花
深
旧
路
迷
。
坐
来
幽
兴
洽
,
得
句
剪
桐
题
。
写景
田园
山水
抒情
咏物
赞美
秋节
夏至
春日景色
咏物写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园中漫步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感受。首联“竟日未云涉,初晴一杖藜”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晨初晴,作者手持藜杖在园中漫步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颔联“石床经雨湿,藤架接云低”进一步渲染了园中的环境氛围。石床被雨水浸润,藤架仿佛与天空相连,低垂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意境。这里的“湿”和“低”字,不仅描绘了物理状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延伸。颈联“水决新渠溢,花深旧路迷”则将视角转向了园中的水系和道路。新渠的水流溢出,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旧路上繁花似锦,使得道路变得难以辨认,增添了探索的乐趣。这两句通过对比新旧,展现了园中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双重特质。尾联“坐来幽兴洽,得句剪桐题”表达了作者在园中静坐时的内心感受。幽静的环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赋诗,并将诗句剪下,题写在桐木上,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过程。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中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观,以及作者在其中流连忘返的心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