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玉
案
·
西
湖
七
夕
,
用
贺
方
回
韵
彩
霞
不
续
长
河
路
。
一
水
渺
然
流
去
。
睆
彼
清
光
何
以
度
。
隔
年
离
恨
,
千
秋
情
绪
,
都
在
云
深
处
。
龙
舆
倏
转
蓝
桥
暮
。
惜
别
应
留
秋
月
句
。
试
语
人
间
愁
几
许
。
两
行
情
泪
,
满
天
秋
露
,
疑
是
巫
山
雨
。
节日
地点
情感
离别
七夕节
西湖
爱情
抒情
写景
秋节
赏析
这首词以西湖七夕为背景,运用了贺方回的韵律,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美丽的自然景象交织的意境。“彩霞不续长河路”,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彩霞渐散的景象,暗示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不可延续。“一水渺然流去”进一步渲染了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接下来,“睆彼清光何以度”,将目光转向夜空中的星辰,表达了对孤独和距离的思考。“隔年离恨,千秋情绪,都在云深处”,通过云层的阻隔,寄托了长久的思念与无尽的情绪,仿佛那些情感都藏匿于遥远的云端。“龙舆倏转蓝桥暮”,借用蓝桥传情的故事,象征着爱情的瞬间与永恒之间的微妙关系。“惜别应留秋月句”,在离别的时刻,留下的是对未来的期盼与回忆,如同秋月般明亮而温柔。“试语人间愁几许”,将个人的情感放大至普遍的人间愁绪,探讨了情感的普遍性和深刻性。“两行情泪,满天秋露,疑是巫山雨”,最后以泪滴、秋露和巫山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它们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之夜的美丽景色与深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离别、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哲学思考。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集孙子长草堂得园字
明·沈鍊
易遇双文玉,难逢一笑言。所嗟人似月,千里共黄昏。酌酒依金谷,题诗拟兔园。深欢不能别,翻觉重销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