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月
大
病
几
死
呻
吟
稍
间
咏
吟
续
之
自
锻
洪
炉
面
上
灰
,
鬼
门
关
外
足
徘
徊
。
老
妻
烂
额
祈
菩
萨
,
小
子
扶
肩
接
秀
才
。
蚊
厌
血
枯
呼
伴
去
,
虱
耽
气
腐
挈
家
来
。
亲
朋
探
问
人
如
蚁
,
欲
认
何
人
眼
倦
开
。
悼亡
夏病
抒情
亲情
疾病
病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生死边缘挣扎的老人,其生活境遇与内心情感交织,充满了悲苦与坚韧。首句“自锻洪炉面上灰”,以“锻洪炉”象征人生的苦难与挑战,老人在生命的“洪炉”上煎熬,面对的是生活的灰烬与绝望。接着,“鬼门关外足徘徊”,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在生死边缘的挣扎与徘徊,暗示了生命状态的脆弱与不确定。“老妻烂额祈菩萨,小子扶肩接秀才”,通过家庭成员的不同表现,展现了不同年龄段对生活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老妻的虔诚祈祷,反映了她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神灵的寄托;而“小子扶肩接秀才”的描述,则可能暗示了家庭中年轻一代的希望与未来,他们或许正努力学习,为家庭带来新的生机与可能。“蚊厌血枯呼伴去,虱耽气腐挈家来”,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蚊虫与虱子的生活习性与老人的困境相联系,进一步强化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与艰难。蚊虫因吸食血液过多而感到厌倦,虱子则因寄生在人体上导致气味改变而携家迁移,这些都隐喻了老人在疾病中的痛苦与挣扎。最后,“亲朋探问人如蚁,欲认何人眼倦开”,描绘了亲友前来探望的情景,虽然人多如蚁,但老人却难以辨识,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疲惫。这句话也反映了社会关系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人在疾病面前的无助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人及其家庭成员在疾病中的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生命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挣扎,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关系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性与脆弱性。
猜您喜欢
董孝子黯复仇
唐·贺知章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送曾则通扶榇归江右
明末清初·卢若腾
君昔侍吾师,宦游入闽甸;吾师蒙难时,举家危悬线。君年未及壮,飘泊经百鍊;岛栖十七载,苦泪挥霜霰。谈尽岛中心,识尽岛中面;人面皆如昨,人心半迁变。经权惟所适,忠孝从其便;况.....
挽王正雅母联
清·吴恭亨
儿绾龙节虎符,为滇边一方大保障;我持只鸡斗酒,吊澧右八座太夫人。
寿州同治帝灵堂头门联
清·蔡希邠
莫不尊亲;如丧考妣。
滕寺守丞弃导江宰还家侍太夫人
宋·宋祁
戴罢华星軷帐催,紫兰芳意遍南垓。人思孟母三邻养,车避王阳九折回。渐北征鞭多拗柳,稍西官驿尚传梅。板舆素有家园乐,早趁新年进寿杯。
泰西画人物田舍一幅自蜀携来十余年矣重加装潢以诗志之
清·杨垕
横得二尺纵一尺,树里人家好风日。乔木拔地云苍茫,篱落两围中牛羊。草木辨色如篱长,牛羊隐见罗低昂。屋北似是打稻场,桑梯不取倚坏仓。谁其牧者三河羌,前顾后侣归不忙。此中虽乐非.....
题全懿堂古诗一首
明·朱浙
全懿高堂渺何许,重湖濛濛隔烟渚。闽山回首白云垂,落日凄凉怆谁语。堂中太母年少时,一念孝诚众推与。雍雍鸣雁新相和,荡荡长天失其侣。阿翁年大阿姑死,只影娉婷儿方乳。众口喧啾太.....
悼亡儿六郎
清·黄媛贞
霜飘鸳瓦重,月上燕梁迟。最是消魂处,明珠去掌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