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
尉
廷
尉
天
下
平
,
国
法
无
偏
陂
。
如
何
民
命
轻
,
但
伺
长
官
意
。
有
客
颜
比
桃
花
红
,
出
入
宫
门
气
如
虹
。
升
堂
指
画
生
疾
风
,
怒
雷
奔
电
来
天
东
。
死
囚
累
累
不
敢
穷
,
明
朝
荐
牍
上
九
重
,
巨
案
曲
尽
称
全
功
。
功
者
色
欣
欣
,
裘
马
归
西
园
。
长
筵
集
僚
友
,
列
坐
道
辛
勤
。
珍
错
罗
列
杂
蒸
豚
,
狂
呼
大
叫
酒
千
尊
,
自
言
折
狱
如
有
神
。
宾
从
咸
叹
息
,
仆
御
亦
翩
翩
。
我
闻
红
阳
教
,
十
人
九
死
空
全
村
。
不
知
汉
世
驷
马
门
,
朱
紫
谁
氏
之
子
孙
。
怀古
情感
忧民
赞颂
山水
宫廷生活
官员形象
悼亡
赏析
这首清代姚元之所作的《廷尉》诗,以廷尉(古代官职,负责司法审判)为主角,展现了其公正执法的形象。首句“廷尉天下平,国法无偏陂”赞扬了廷尉的公平无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接下来的诗句揭示出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如何民命轻,但伺长官意”,暗示了底层民众生命在权贵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只能迎合上官的意志。诗人通过描绘一位颜如桃花、气焰嚣张的廷尉形象,“出入宫门气如虹”,与前文的公正形成对比。他审理案件时威严无比,甚至能引发“疾风”、“怒雷奔电”的气势。然而,对于死囚的处理却草率了事,只求尽快结案以邀功,“死囚累累不敢穷”。诗中廷尉的得意和下属的恭维形成讽刺,“明朝荐牍上九重,巨案曲尽称全功”,廷尉因功而色喜,享受着荣华富贵。“长筵集僚友,列坐道辛勤”描绘了他宴请宾客的场景,自夸断案如神。然而,这种表面的风光背后,是“红阳教”所揭示的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十人九死空全村”。最后,诗人以“不知汉世驷马门,朱紫谁氏之子孙”收尾,暗讽廷尉的权势可能源自贵族出身,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质疑。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权力滥用和司法不公的问题。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洞玄观
宋·杨备
葛玄功行满三千,白日骖鸾上碧天。留得旧时坛宇在,后人方信有神仙。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