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一
真
人
宽
衣
大
袖
来
青
冥
,
手
持
一
纸
书
黄
灵
。
云
是
正
一
真
人
之
法
曹
,
绿
章
封
事
奏
帝
庭
。
邓
马
元
帅
开
九
阍
,
下
情
一
一
天
为
听
。
真
人
之
权
吁
若
是
,
千
妖
万
怪
不
敢
肆
。
昨
者
东
邻
村
,
有
妖
乱
捉
人
,
昼
伏
不
出
夜
恣
行
。
攫
取
帛
与
财
,
鱼
肉
老
与
婴
。
土
神
无
如
何
,
愁
苦
不
得
明
。
真
人
尔
为
天
帝
之
耳
目
,
何
不
直
陈
帝
所
使
,
得
寝
其
皮
食
其
肉
。
群
丑
闻
风
皆
窜
伏
,
岂
惟
东
村
普
天
之
福
。
民间传说
写妖魔鬼怪
写民情
咏正一真人
忧民
赞颂
赏析
这首清代姚元之所作的《正一真人》描绘了一位神秘的道士形象,他身着宽衣大袖,手持黄纸文书,似是正一真人的法曹,职责在于向天帝上奏封事。诗中提到邓马元帅象征着天帝的九重门已敞开,意味着下界的声音得以直达天庭。诗人强调了这位真人的权力极大,足以震慑邪恶,连妖魔鬼怪都不敢妄为。接着,诗人以一个村庄的妖魔作恶为例,它白天隐藏,夜晚作乱,掠夺财物,伤害无辜。面对这样的困境,土神无能为力,只能忍受痛苦。然而,作为天帝的耳目,真人本应直接向天帝禀告,让妖魔受到应有的惩处,从而带来普天之福。整首诗通过这个故事,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公正和正义的期待,以及对有能力保护百姓的权威力量的赞美。姚元之的笔触简洁有力,富有深意,展现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道德力量的崇尚。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