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水
决
黄
河
冲
决
淮
河
荡
,
白
马
湖
中
千
尺
浪
。
淮
阳
城
郭
云
气
中
,
远
近
田
庐
水
光
上
。
人
行
九
陌
皆
流
水
,
螺
蚌
纷
纷
满
城
市
。
筑
岸
防
堤
急
索
夫
,
里
中
徭
役
齐
追
呼
。
富
家
出
钱
贫
出
力
,
触
热
忍
饥
不
得
食
。
十
日
筑
成
五
尺
土
,
明
日
崩
开
十
丈
五
。
写水
怀古
抒情
田园
忧民
自然灾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决堤后对淮河流域造成的巨大破坏与混乱景象。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洪水肆虐的场景,从自然景观到社会生活,再到人力物力的投入,全面展现了灾难的严重性。首句“黄河冲决淮河荡”,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决堤后,水流直冲淮河,引发巨大洪水的壮观景象。接着,“白马湖中千尺浪”进一步强调了洪水之猛,波涛汹涌,如同千尺巨浪在白马湖中翻滚。“淮阳城郭云气中,远近田庐水光上”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洪水带来的阴霾与破坏与原本的宁静和谐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洪水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侵袭。“人行九陌皆流水,螺蚌纷纷满城市”描绘了洪水淹没道路,城市中到处是螺蚌等生物,暗示了洪水不仅破坏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影响了自然生态。“筑岸防堤急索夫,里中徭役齐追呼”揭示了面对灾难,人们不得不紧急动员,进行防洪筑堤的工作,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团结与努力。“富家出钱贫出力,触热忍饥不得食”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抗洪救灾中的不同表现,富人出钱,穷人出力,共同面对困难,体现了社会的互助精神。最后,“十日筑成五尺土,明日崩开十丈五”总结了抗洪工作的艰难与成效,虽然短时间内筑起了防洪堤坝,但洪水依然在次日再次泛滥,凸显了抗洪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整首诗通过对洪水灾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人类面对灾难时的坚韧不拔,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汪懋麟
182首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感皇恩·丐祠居射村作
宋·胡舜陟
乞得梦中身,归栖云水。始觉精神自家底。峭帆轻棹,时与白鸥游戏。畏途都不管,风波起。光景如梭,人生浮脆。百岁何妨尽沈醉。卧龙多事,谩说三分奇计。算来争似我,长昏睡。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