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嘉
惠
师
祷
雨
归
幢
盖
来
嘉
惠
,
汤
年
待
救
焚
。
衣
冠
趋
梵
刹
,
风
雨
起
炉
薰
。
井
有
回
泉
脉
,
田
无
补
地
文
。
尚
何
怀
故
里
,
远
近
一
慈
云
。
送别
山水的
思乡的
祈雨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廖大圭创作的《送嘉惠师祷雨归》,通过对嘉惠师祈雨归来的描绘,展现了僧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以及祈求甘霖的愿望。首句“幢盖来嘉惠”形象地写出了嘉惠师带着法器归来,如同带来恩惠一般,暗含着对师德的赞美。次句“汤年待救焚”则寓言般地表达了百姓在干旱年份中期待救赎的心境。“衣冠趋梵刹”描绘了当地士绅百姓纷纷前往寺庙,共同祈求降雨的场景,体现了社会对雨水的迫切需求和对佛法的信仰。“风雨起炉薰”则通过自然景象,暗示了祈祷的虔诚和内心的期待,仿佛风雨中的香烟缭绕,象征着神灵的感应。“井有回泉脉,田无补地文”进一步描述了干旱带来的影响,井水干涸,农田贫瘠,揭示了干旱的严重性。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困境,而是寄希望于嘉惠师的祈祷能带来转变。最后两句“尚何怀故里,远近一慈云”,诗人以“慈云”比喻嘉惠师的慈悲心肠,表达出无论远近,人们都感受到他的慈悲和祈雨行动带来的希望,寓意着普度众生的佛教精神。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描绘了现实的苦难,又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具有深厚的民间情感和佛教文化内涵。
廖大圭
250首
大圭,姓廖氏。得法于妙恩,博极群书。尝曰:不读东鲁论,不知西来意。为文简严古雅,诗尤有风致。自号「梦观道人」,著《梦观集》及《紫云开士传》,晋江有金钗山,其《募修石塔疏》云:「山势抱金钗,耸一柱擎天之雄观;地灵侔玉几,睹六龙回日之高标。」一时传诵。同时有守仁,字一初,富阳人。亦号梦观,有《梦观集》六卷。洪武间,徵授右善世,诗见《列朝诗集》中,而曹能始《石仓诗选》合为一人,误也
猜您喜欢
送何孟焕检讨归会稽
明·杨士奇
词垣荣被宠恩新,朱绂朝来拜紫宸。抗手暂违丹禁侣,驰心长恋白头亲。关山鸿雁随秋色,江岸芙蓉映晓云。想见升堂嘉庆日,银瓶满贮洞庭春。
鹧鸪天(其二)送陈倅正字摄峡州
宋·张孝祥
人物风流册府仙。谁教落魄到穷边。独班未引甘泉伏,三峡先寻上水船。斟楚酒,扣湘弦。竹枝歌里意凄然。明时合下清猿泪,闲日须题彩凤笺。
将之广州留别南雄陆孝山使君二首(其二)
清·通复
曰归未遂经时改,问尔何为更向南。急浪长风如可借,翠崖丹壑故须探。城高蜃市连青海,山压蛟宫老碧潭。回首两湖霜夜月,一星佛火澹茅庵。
送史殿丞之任封州
宋·林逋
炎方将命选朝伦,治行何尝下古人。拥旆肯辞临远郡,登舻还喜奉慈亲。水连芳草江南地,烟隔寒梅岭上春。若过中途值归雁,慰怀能与致音尘。
送张伯纯还关中
明·陈鹤
怜君独棹渡黄河,西北山川入雍多。料得到家春未至,马蹄半在雪中过。
赠别大兄二首(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费墨娟
行行无计挽归航,欲整离筵怕举觞。君向南飞侬向北,堪嗟不及雁同行。
送御史大夫与川葛公致仕东归四十韵
明·于慎行
赫矣皇王代,庥哉社稷臣。三朝依日月,八座上星辰。海岱钟元气,夔龙托后身。由来人望久,莫讶主恩频。自奏三千牍,今更五十春。风霜随处历,雨露几回新。誉籍仙曹佩,文操郢匠斤。分.....
阻风燕子矶
清·缪公恩
夜色凄其水气寒,怒潮风急拍天宽。可怜燕子矶头月,多少愁人倚棹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