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宿

使
使
边塞
秋日写景
情感
思乡
怀古
抒情
人生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领在边疆的秋夜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战争生活的无奈。“碛路天早秋,边城夜应永”一句,设置了整个诗歌的氛围,秋天来得早,边塞之地夜晚格外漫长。紧接着,“遥传戎旅作,已报关山冷”则透露出战争的信息和边境的寒冷。“上将顿盘阪,诸军遍泉井”描绘了将领驻扎在盘曲之地,士兵们分散于泉水旁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孤独。随后的“绸缪阃外书,慷慨幕中请”则展示了将领通过书信与外界沟通的情形,以及他在幕中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诗歌中的“能使勋业高,动令氛雾屏。远途能自致,短步终难骋。”几句,表达了将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功绩来提升自己军事生涯的高度,但由于战争的长期性,即便是短暂的休息也是难以得到的。“羽翮时一看,穷愁始三省”则展现了诗人在偶然间看到鸟儿飞翔时,心中涌起的忧虑和反思。接着,“人生感然诺,何啻若形影”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事变迁的感慨。“白发知苦心,阳春见佳境”几句,则是诗人通过白发来感叹时光易逝,以及在春日美好景色中所体会到的痛苦与无奈。紧接着,“星河连塞络,刁斗兼山静”则描绘了夜晚星辰和边塞的宁静。最后,“忆君霜露时,使我空引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这种情感在寒冷的霜露中给他带来的孤独与无力感。整首诗通过将军在秋夜边城中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景象的描写,表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战争生活的无奈,也蕴含着对亲人和故土的深切思念。

高适

257首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