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中
别
李
八
岁
晏
谁
不
归
,
君
归
意
可
说
。
将
趋
倚
门
望
,
还
念
同
人
别
。
驻
马
临
长
亭
,
飘
然
事
明
发
。
苍
茫
眺
千
里
,
正
值
苦
寒
节
。
旧
国
多
转
蓬
,
平
台
下
明
月
。
世
情
薄
疵
贱
,
夫
子
怀
贤
哲
。
行
矣
各
勉
旃
,
吾
当
挹
馀
烈
。
离别
送别
情感
思乡
友情
季节
寒节
写景
节气
大寒
励志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于朋友离去后的孤独和思念之情。首句“岁晏谁不归,君归意可说”表达了年关将至,人们纷纷回家,而友人的归去则是可以预期而言的情感寄托。诗中“驻马临长亭,飘然事明发”一句,则描绘了一种停留在长亭边,心中涌现出往日情事的场景。这里的“长亭”常作为古人离别时的场所,其意象丰富,寄寓着诗人的哀愁与感慨。接着,“苍茫眺千里,正值苦寒节”一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远行者面临的艰辛环境,以及季节的严寒。这里“苍茫眺千里”,形容的是辽阔无际的景象,而“苦寒节”则强化了离别之痛与自然环境的对比。在“旧国多转蓬,平台下明月”中,“旧国”指代诗人所思念的地方,而“多转蓬”表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这里的“平台下明月”,则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境之一,用于衬托夜深人静之际的孤独与忧伤。以下,“世情薄疵贱,夫子怀贤哲”一句,则转向了对世界态度和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思。诗人感慨于世间的情谊浅薄,却又自励,怀抱着高尚的情操与智慧。最后,“行矣各勉旃,吾当挹馀烈”表达了朋友们即将启程,互相鼓励,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这里“勉旃”意味着努力向上,而“我当挹馀烈”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与自我激励。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于离别之痛的真切表达,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面对人世变迁时所持有的超脱与坚守。
高适
257首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