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送
族
侄
式
颜
惜
君
才
未
遇
,
爱
君
才
若
此
。
世
上
五
百
年
,
吾
家
一
千
里
。
俱
游
帝
城
下
,
忽
在
梁
园
里
。
我
今
行
山
东
,
离
忧
不
能
已
。
送别
情感
赞美
离忧
亲情
城市
行山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表达了对亲友才华的赞赏与离别时的情感。诗中“惜君才未遇,爱君才若此”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族侄式颜的才华给予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表现出一种遗憾,因为他们的相遇来得不易,如同珍视一般。“世上五百年,吾家一千里。”这两句话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强调了诗人对族侄的思念之深。这里的“五百年”和“一千里”,并非实指,而是用来形容时间长久、空间遥远,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情厚谊。接着,“俱游帝城下,忽在梁园里。”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宴游的场景,通过“帝城”和“梁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增添了一份超越时空的惆怅。诗人与族侄共同游历的记忆,在这里被唤起,增强了离别时的不舍。最后,“我今行山东,离忧不能已。”表达了诗人即将踏上旅途,前往山东,而内心充满了无法排遣的离愁。这里的“行山东”可能是诗人因公务或其他原因所致,但在这首送别诗中,它变成了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感寄托。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亲友才华的赞赏和对即将离别的不舍,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以及面对分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高适
257首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送肖鹤陈邑侯五首(其三)
明·欧阳建
圭江南下水粼粼,荡涤冈州十载尘。墉隼自潜安用武,釜鱼翻活肯忘恩。霾云飞去山头露,皓月照来天骨真。千古循良应有传,翁乡之后更何人。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唐·李白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舞袖拂秋月,歌筵闻蚤鸿。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