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淇
涉
黄
河
途
中
作
十
三
首
(
其
十
三
)
皤
皤
河
滨
叟
,
相
遇
似
有
耻
。
辍
榜
聊
问
之
,
荅
言
尽
终
始
。
一
生
虽
贫
贱
,
九
十
年
未
死
。
且
喜
对
儿
孙
,
弥
惭
远
城
市
。
结
庐
黄
河
曲
,
垂
钓
长
河
里
。
漫
漫
望
云
沙
,
萧
条
听
风
水
。
所
思
强
饭
食
,
永
愿
在
乡
里
。
万
事
吾
不
知
,
其
心
只
如
此
。
写景抒情
思乡情感
生活哲理
地方场景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的作品。诗中的“皤皤河滨叟,相遇似有耻”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不屑一顾,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份孤独与超然。“辍榜聊问之,荅言尽终始”则是说,即使询问世间纷扰,也只是随口答复,谈论起始终的道理。“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长度的感慨,以及面对子孙时的欣慰和对遥远都市生活的羡慕之情。“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则是描绘了一种隐居田园、悠然自得的情景。“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迷茫与宁静,以及对于流逝岁月的感慨。而“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坚守本真。最后,“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它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心境,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不解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坚守。
高适
257首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秋思二首(其二)
宋·陆游
日落江城闻捣衣,长空杳杳雁南飞。桑枝空后醅初熟,豆荚成时兔正肥。徂岁背人常冉冉,老怀感物倍依依。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梁鸿赋五噫。
广陵杂咏(其二)
清·吴山
一榻残书兼旅思,半窗镫火与疏钟。静看六代江南志,坐尽维扬夜雨浓。
秋思
唐·周贺
杨柳已秋思,楚田仍刈禾。归心病起切,败叶夜来多。细雨城蝉噪,残阳峤客过。旧山馀业在,杳隔洞庭波。
洪都和胡副郎赴召二首(其一)
明·夏良胜
脚根不避路,到处便为家。醉过十年梦,风抟一望沙。闲情诗入画,生意草方芽。长者须投辖,清清一味茶。
湖口守风作(其二十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首路争鸿雁,深秋家未还。西江掩桂楫,南塞阻梅关。宝剑空多气,香醪不上颜。裁诗颂风伯,咫尺是庐山。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
过建昌陈虚谷明府留酌
明·王猷
天涯树色似河阳,永夜逢君话故乡。性僻向怜多感慨,时危还许共劻勷。檐低珠斗催霜月,缸剪银花促客觞。潦倒不知归梦远,醒来仍是傍官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