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抒情
忧民
写景
地点
岘山
战争
文物残缺

译文

羊公执政三年间,岘首山碑已历千载。
如今谁人再洒泪,世道变迁大不同。
战火烧损了文字,江边云雾滋养苔藓。
怎忍心看百姓们,遍地都是创伤与苦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时光变迁的意境。"三载羊公政,千年岘首碑"表明了时间的悠久和事件的重重叠迭,羊公指的是古代名臣羊侃,他在岘山所立之碑历经千年仍然矗立,这是对历史长河中个人功绩的一种颂扬。"何人更堕泪, 此道亦殊时"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座古碑时的感慨,似乎每个时代都有人为之流泪,而现在又到了一个特殊的时刻。接下来的两句"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展示了一种战争破坏与自然恢复并存的景象。"兵火"指的是战乱带来的毁灭,而"江云触藓滋"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历史的残酷和大自然的慈悲。最后,诗人通过"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破败之地的哀叹。"那堪"意味着无法承受的景象,而"匝地是疮痍"则形象地将战争留下的伤痕比喻为疮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后果的忧虑和悲痛。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一系列感慨,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情感的深刻。

齐己

816首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