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抒情
自然哲理
秋天
病中观物
对仙境的向往

译文

病愈后望见悠闲的云朵,在天空中聚拢又分散。
我像被留住般可笑,无法像你那样自如地舒展和卷曲。
云触碰山石最终不会留下痕迹,随风飘动或许能听到它的声音。
神仙居住的山中充满了凤凰,回去之后自然与它们为伴。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诗句,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的云和自己的人生轨迹,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自在精神状态的意境。“病起见闲云”展现了诗人在疾病初愈后,看到了悠然飘荡的白云,这些云不受尘世羁绊,自由地聚散。这是一种对比,暗示着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空中聚又分”则是进一步描写这些闲云的状态,它们在天空中自由地聚集又离散,没有固定形态,也没有固定的轨迹,这正如人的生命,无常无定,难以把握。“滞留堪笑我”中的“我”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感到了时间对自己的磨损和生活的种种不顺。这里的“滞留”可能是指病痛的折磨,或是岁月给予肉体的伤害,诗人自嘲这种状态,是一种悲凉的情绪流露。“舒卷不如君”则是在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自己的境遇。这里的“君”代指闲云,意思是即使我能够像书卷一样舒展开来,但也无法达到你那般自由自在。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超脱尘世束缚的向往。“触石终无迹”则是进一步强调自然界事物的留痕与否。水流过石头,最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种状态正如人的生命,虽然在世界上匆匆过客,但最终却是无声无息。“从风或有闻”则是在说即便如此,无形的风中也许还能感受到些许声音。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深层次感应的体验,即使在看似平常的事物中,也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奥秘。最后两句“仙山足鸾凤,归去自同群”则是在描绘一幅仙境图景。诗人表达了对于远离尘世、进入仙界的向往。在那里,即使是脚步轻盈如鸾凤一般,也能与那里的神仙为伍,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归属。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闲云、滞留、舒卷等意象的设置,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超然物外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解脱尘世束缚的情怀。

齐己

816首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与诗友会宿
宋·寇准
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室静灯光暗,桐疏露气凉。幽怀聊自遣,山色渐苍苍。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