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芾
奎
二
侄
延
师
教
子
俗
习
务
浅
鄙
,
养
子
多
昩
教
。
且
云
粗
识
姓
,
便
是
学
之
要
。
学
岂
止
识
字
,
要
在
知
人
道
。
人
道
重
纲
常
,
文
艺
稍
加
膏
。
爱
子
若
不
教
,
护
病
不
医
疗
。
往
往
岁
月
后
,
历
历
见
狠
傲
。
孝
悌
莽
无
知
,
礼
义
蔑
循
蹈
。
辱
父
辱
门
第
,
至
此
徒
悔
懊
。
此
过
不
在
子
,
在
父
长
其
暴
。
能
教
始
为
爱
,
教
成
自
有
效
。
不
可
吝
鞭
挞
,
不
可
恕
幼
少
。
今
年
贺
美
事
,
二
侄
改
俗
调
。
令
子
从
师
儒
,
诗
书
发
蒙
冒
。
此
举
足
高
尚
,
先
绪
喜
可
绍
。
譬
谷
既
历
舂
,
白
粲
脱
黄
糙
。
又
譬
金
溷
沙
,
披
汰
金
乃
耀
。
愿
言
勿
中
画
,
进
进
有
远
到
。
亲情
读书
励志
母爱
教诲
赏析
这首明代沈周的诗《喜芾奎二侄延师教子》以家庭教育为主题,批评了当时社会中轻视教育、仅满足于让孩子粗识姓氏的浅薄习俗。诗人强调真正的教育不仅在于识字,更在于传授人伦道理和尊重纲常,如孝悌和礼义。他指出父母的责任重大,若不尽责教导,孩子可能会变得骄横无礼,甚至辱及家族。沈周赞赏两位侄子改变旧习,延请老师教授诗书,认为这是提升家族声誉的高尚之举,孩子的知识将如同谷物经过舂打,去除杂质,或如金子从沙中淘洗而出,愈发闪耀。他鼓励家长们不要吝惜管教,对孩子的错误不可纵容,期待他们不断进步,传承优良家风。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对后代成长的殷切期望。
沈周
1057首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赠林大理次崖(其一)
明·严嵩
廷尉平反力有馀,昼帘朱墨更忘劬。存疑遍示诸生录,传信新刊两寺书。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送聘儒侄秋试
宋·袁说友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全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
雷州雷祖庙联
清·徐琪
为一世振聩觉聋,蹈厉无前,鼓荡烟霾走精锐;愿四海祥风膏雨,威棱不露,弥纶天地养和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