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县
二
首
(
其
一
)
闻
说
东
堂
堰
,
乾
宁
制
未
湮
。
沙
平
半
篙
浅
,
潮
落
两
堤
真
。
粳
稻
田
多
石
,
蛟
鼍
窟
近
人
。
岂
无
何
刺
史
,
耕
凿
重
忧
民
。
写景
田园
忧民
地点
青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堂堰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闻说东堂堰,乾宁制未湮”点明了地点和历史背景,暗示了东堂堰在乾宁年间修建,至今仍保存完好。接下来,“沙平半篙浅,潮落两堤真”两句,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水边的景色,沙地平坦,水位不高,潮水退去后,两岸的堤坝显得更为清晰真实。“粳稻田多石,蛟鼍窟近人”则进一步展示了当地农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稻田中散布着石头,显示出土地的质地,而“蛟鼍窟近人”则暗示了水域附近可能存在危险的生物,增添了自然界的神秘感。最后,“岂无何刺史,耕凿重忧民”表达了对古代官员关注民生、重视农业发展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思考,或许暗含对治理者能够效仿古人,关心民众福祉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