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
上
閒
居
闭
阁
焚
香
万
虑
澄
,
莫
云
身
似
打
包
僧
。
功
名
了
未
荣
三
事
,
理
性
容
先
契
一
灯
。
丹
灶
鹤
归
休
炷
火
,
茶
瓯
客
访
旋
敲
冰
。
倦
来
却
有
登
临
兴
,
上
彻
层
楼
最
上
层
。
写景抒情
禅意哲理
读书惜时
养生休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济上的悠闲生活。首句“闭阁焚香万虑澄”,诗人关闭门扉,点燃香炉,内心万念俱寂,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接着,“莫云身似打包僧”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打包的僧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遁世独居的生活状态。“功名了未荣三事,理性容先契一灯”两句,诗人反思自己的人生追求,虽然功名未显,但内心已与理性的光芒相契,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接下来,“丹灶鹤归休炷火,茶瓯客访旋敲冰”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宁静与雅致,丹灶旁的仙鹤归巢,不再需要点燃炉火,客人来访时,诗人旋即敲冰煮茶,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最后,“倦来却有登临兴,上彻层楼最上层”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疲惫之时,仍怀有登高望远的兴致,最终达到心灵的最高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李之仪
837首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您喜欢
题山壁示道维上人
唐·皎然
独居何意足,山色在前门。身野长无事,心冥自不言。闲行数乱竹,静坐照清源。物外从知少,禅徒不耐烦。
赠方矩之
元·张仲深
化城尽属利名场,门外三车日日忙。自畏简书为府史,故知文字重经王。天华晓雨苍云湿,贝叶翻风白昼香。江海红尘一千丈,静边心地自清凉。
正一冲和宫杨弘道以虞学士诗求和(其一)
元·张翥
玄都桃是旧时花,曾驻春游送客车。翰墨尚看延阁老,松萝长护羽人家。丹砂鍊得仙翁术,白绢封来谏议茶。文采风流徒想见,九霄无佩乞飞霞。
闻近日求人书者以进士为贵戏作一绝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北江著论妙机锋,院体山癯本不同。树倒已无堪蚀叶,书空犹自觅青虫。
偈颂十八首(其一)
宋·释如净
净慈屋里门,净慈屋里开。昔日净慈曾此去,净慈从此又还来。咦,净慈关棙衮风雷。
寄杨隐岩二首(其一)
宋·萧立之
终日垂帷一卷书,隐岩名字满江湖。何时见子华阴道,拍手西风下蹇驴。
书馆坐雨
明·文森
虚馆坐来旬日雨,纸窗深掩未曾开。已知甲子全无准,却怪灯花不易猜。带湿懒拖床下履,破愁频弄掌中杯。明朝雨散春还在,拟向西山咏落梅。
閒居二首(其一)
明·云名山
中郎旧已蓄奇书,千古鸿名肯放虚。道大自堪容口铄,心閒何事不眉舒。四时好景诗收拾,万丈愁城酒破除。身后儿孙何足计,于公门拟纳高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