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
笔
示
诸
生
卑
官
窃
禄
久
埋
头
,
语
及
才
能
便
合
羞
。
画
足
添
蛇
多
见
左
,
东
床
捧
腹
笑
何
求
。
谁
无
动
念
因
黄
纸
,
最
解
颐
人
是
白
鸥
。
欲
识
閒
官
閒
富
贵
,
万
山
清
界
两
溪
流
。
山水
抒情
读书
哲理
写景
自然赞美
地方风光
赏析
这首诗《弄笔示诸生》由明代诗人林光所作,通过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卑官窃禄久埋头”,开篇即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身为低级官员,长期在官场上奔波劳碌,却只能窃取微薄的俸禄,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的辛酸与无奈。接着,“语及才能便合羞”一句,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于自身才能与官场地位之间不匹配的尴尬与自省,流露出一种深深的自我反思与谦逊态度。“画足添蛇多见左,东床捧腹笑何求”两句运用了寓言式的比喻,将官场中的种种行为比作画蛇添足,不仅多余,反而显得可笑。同时,通过“东床捧腹笑何求”的情景,讽刺了那些为了追求虚名而做出的荒唐举动,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浮夸风气的不满与批判。“谁无动念因黄纸,最解颐人是白鸥”两句,转而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黄纸在这里象征着官场的文书与权力,而白鸥则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象征。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官场束缚,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生活的愿望。最后,“欲识閒官閒富贵,万山清界两溪流”两句,点明了诗的主题——真正的富贵并非物质上的富有,而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界的和谐。万山清界两溪流,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远离尘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综上所述,《弄笔示诸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