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陶
十
一
首
(
其
四
)
幽
居
隔
轮
□
,
寂
无
廛
市
喧
。
还
疑
漆
园
翁
,
傲
吏
见
亦
偏
。
昨
宵
铁
桥
梦
,
归
入
罗
浮
山
。
仙
人
酌
紫
霞
,
一
醉
遂
忘
还
。
了
了
胸
中
景
,
那
容
着
语
言
。
写景抒情
田园
怀古
哲学
梦境
幻想
自然
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与心灵境界。诗人以“幽居”开篇,强调隐士所处环境的宁静与隔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尘世的纷扰。“寂无廛市喧”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隐居生活的清静与内心的平和。接着,“还疑漆园翁,傲吏见亦偏”,这里引用了庄子及其弟子的典故,将隐士比作庄子笔下的漆园吏,暗示隐士不仅在物质上远离尘世,在精神上也保持着高洁与独立,即使面对世俗的官员,也能保持自己的傲骨与清高。“昨宵铁桥梦,归入罗浮山”两句,运用梦境与神话传说,表达了隐士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铁桥梦象征着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而罗浮山则是道教仙境的代表,隐喻着隐士追求的精神世界与理想生活。“仙人酌紫霞,一醉遂忘还”描绘了隐士在仙境中与仙人共饮的情景,紫霞代表着仙气与纯净,一醉忘返则体现了隐士对这种超凡脱俗生活的沉迷与不舍。最后,“了了胸中景,那容着语言”总结了隐士内心世界的清晰与纯净,暗示了言语难以完全表达其深邃的思想与情感,强调了心灵体验的独特性与不可言传之美。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展现了隐士追求自由、超脱与纯净生活的理想状态,以及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渔父辞(其三)
宋末元初·毛直方
得鱼穿柳持上溪,溪村杳杳屋稀稀。莫怪渔翁头易白,去年买鱼人又非。
游罗浮(其十三)
清·丘逢甲
山中何所有,黄麟朱凤皇。雀蝶各五色,烂熳同飞翔。遗薪有丹气,捣药声丁当。出洞五石猪,各佩天乐章。仙留竹篆符,蛇虎人不伤。山中凡禽虫,饮食皆天浆。山中凡草木,一一生天香。出.....
程掌书(其二)
宋·程珌
分明如梦缟玄衣,傍月凌风自在飞。梦觉出门都不见,不知已上子陵矶。
赋得新凉入郊墟
明·欧大任
虚星殷凛色,商律发初凉。野旷繁烟敛,林幽溽暑藏。时方催节变,景已见山苍。一夕新凝露,千城忽散霜。芙蓉彫玉渚,杨柳落金塘。墟曲披榛净,岩端揽桂香。惊飙摇蕙帐,爽气入荷裳。解.....
齐天乐
清末近现代初·易顺鼎
短箫凄咽登临恨,天涯赏音谁是。剑气俱销,琴心欲倦,来访吴侬乡里。刘郎老矣。要醉卧青山,被花扶起。吟袖弓?,半空飞过粉香细。人生一般如寄。便阑干好在难得同倚。海上船回,江南.....
馆中戏笔二首(其二)
明·陶益
独板门深少客过,馀閒无奈野狂何。书成一片潇湘雨,又换园丁谷子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