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上
望
匡
庐
一
片
湖
光
灵
气
结
,
九
叠
屏
风
云
锦
列
。
绝
巘
削
天
天
不
高
,
飞
流
倒
江
江
欲
咽
。
纵
游
曾
忆
十
年
时
,
拈
花
问
偈
恣
探
奇
。
法
堂
杖
锡
化
何
去
,
孤
鹤
閒
云
来
复
之
。
前
溪
日
落
扁
舟
暮
,
瞬
息
征
帆
留
不
住
。
为
爱
名
山
送
客
程
,
沁
我
诗
脾
数
回
顾
。
香
炉
缭
绕
紫
烟
堆
,
苍
翠
重
重
湿
不
开
。
恍
有
羽
人
从
绝
顶
,
分
明
指
点
是
蓬
莱
。
写景
山水
赞美
庐山
写水
怀古
抒情
秋天
赏析
此诗描绘了湖光山色之美,以及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感悟。首句“一片湖光灵气结”以灵动之笔勾勒出湖面的静谧与灵气,仿佛天地间凝聚了一片生机与灵性。接着,“九叠屏风云锦列”则通过丰富的想象,将山峦比作云锦屏风,展现出山川的壮丽与层次感。“绝巘削天天不高,飞流倒江江欲咽”两句,运用夸张与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山峰之高峻与瀑布之壮观,仿佛天都被压低,江水似乎都要被吞没,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纵游曾忆十年时,拈花问偈恣探奇”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游历的回忆,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禅意与奇遇的心境。接下来,“法堂杖锡化何去,孤鹤閒云来复之”则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佛法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前溪日落扁舟暮,瞬息征帆留不住”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乘舟离去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离别之感。最后,“为爱名山送客程,沁我诗脾数回顾。香炉缭绕紫烟堆,苍翠重重湿不开。恍有羽人从绝顶,分明指点是蓬莱”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神秘仙境的向往,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和谐共生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