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
有
谈
洞
庭
之
胜
者
赋
此
奉
简
我
生
井
蛙
拘
一
经
,
抵
掌
喜
听
谭
洞
庭
。
苍
梧
帝
子
不
可
遇
,
何
年
看
遍
君
山
青
。
岳
阳
楼
上
溯
张
李
,
妙
句
惊
人
一
篇
耳
。
沈
吟
更
读
《
离
骚
》
经
,
千
古
流
传
傥
如
此
。
我
闻
斑
竹
犹
昔
时
,
湖
光
皱
绿
澄
玻
璃
。
八
百
里
中
淼
浸
月
,
月
影
倒
空
楼
阁
奇
。
长
堤
偃
虹
天
低
处
,
大
江
东
过
武
昌
去
。
曹
公
洲
前
常
朗
吟
,
铜
鼓
雷
文
为
谁
铸
。
木
叶
飘
下
秋
波
心
,
船
樯
鸦
尾
衔
烟
岑
。
鱼
龙
夜
静
布
帆
落
,
鸿
雁
霜
寒
湘
水
深
。
人
生
百
年
祇
过
客
,
越
浦
吴
山
尽
陈
迹
。
借
问
荆
关
堪
卧
游
,
生
绡
许
拂
三
百
尺
。
九
疑
峰
峻
那
须
论
,
云
梦
迷
离
当
气
吞
。
眼
中
历
历
谁
落
笔
,
更
吹
铁
笛
开
芳
樽
。
山水写景
抒情
秋天写景
赞美洞庭湖
秋节写景
怀古抒情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王绍燕的《客有谈洞庭之胜者赋此奉简》描绘了诗人对洞庭湖壮丽景色的想象与感慨。首句“我生井蛙拘一经”以井底之蛙自比,暗示自己受限于知识,但对洞庭湖的谈论仍充满兴趣。接着,“抵掌喜听谭洞庭”表达了诗人倾听他人描述洞庭美景的喜悦。“苍梧帝子不可遇,何年看遍君山青”暗含对传说中的舜帝的怀念,以及对能亲眼目睹君山美景的期盼。诗人提到岳阳楼,提及唐代诗人张说和李白的佳作,表达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敬仰,并期望自己也能写出令人惊叹的诗句。“沈吟更读《离骚》经,千古流传傥如此”借屈原的《离骚》表达对文学流传千年的渴望。接下来,诗人通过斑竹、湖光、月影等意象,描绘出洞庭湖的宁静与神秘,如“湖光皱绿澄玻璃”、“八百里中淼浸月”。诗中还穿插了历史人物曹操和铜鼓的典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将自己比作过客,而洞庭湖的风景则是永恒的存在。最后,诗人以九疑峰、云梦泽的壮丽景色收尾,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以及对能在此地悠然生活的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热爱,以及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猜您喜欢
宿郭乡丈书轩(其一)
明·石宝
三回得上寿萱堂,醉卧当年坦腹床。枸杞通灵篱畔药,龙涎拂面坐中香。主人爱客谁弹剑,贱子悲歌亦绕梁。岐路明朝又离别,云霄万里意徒长。
奉荅木斋病起见怀二十韵
明·冯兰
海气明曙霞,湖光渺秋昊。十月木未霜,枫林景逾好。疏疏篱下花,寂寂涧边草。閒居田事休,委巷人迹少。东瞻牛屯峰,秀矗云之表。种梅已成蹊,中搆一亭小。谢公有好怀,藉此以终老。佳.....
秋日偕亭山先生暨诸亲友饮城南寺山石上
明·于慎行
南溪不到已经年,溪上高丘坐渺然。日夕千峰悬片雨,城秋万木起寒烟。人归洛社真堪隐,地入桃源自是仙。眼底旧游浑欲尽,当歌莫惜酒如泉。
八月十五夜宣上人独游安国寺山庭院步人迟明将至因话昨宵乘兴联句
唐·李益
九重城接天花界,三五秋生一夜风。行听漏声云散后,遥闻天语月明中。含凉阁迥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谁问独愁门外客,清谈不与此宵同。
丑奴儿·西湖游宴
清末近现代初·王闿运
西湖千古多情地,画舫红镫。宝钿香尘。流水年年照丽人。休提倚翠偎红事,细数青春。瘦尽吟身。三十看花是老人。
水调歌头·中秋夜城西楼望月和东坡
清·郑文焯
楼阁夜明水,枫冷雁横天。不知今夕何夕,对此思华年。记我骑云飞去,曾到广寒仙宇,天袂至今寒。云外小垂手,声在步虚间。罢歌舞,何处篴,又惊眠。十洲三岛,在眼一镜万沤圆。画鼓连.....
饮张一斋月台
宋·潘玙
同上最高台,山头晚色开。风才驱雨去,月渐出云来。世事悲秋扇,吟情付酒杯。谁家砧杵动,寒计又相催。
一萼红五首(其五)
清·史承谦
响飕飕。正萧萧飒飒,落叶满荒沟。篱菊初黄,囊萸剩紫,流光佳处谁酬。且莫叹、生涯潦落,问而今、何计赏清秋。乌帽全欹,银蟾流照,难遣牢愁。见说芙蓉湖畔,有霜鳞雪脍,举网能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